美国人类文化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讲述过一个雌性红尾鹿的故事:在红尾鹿族群中,很多雄性早就死于恶斗,而老年的雌性红尾鹿则懂得干旱时哪里可以找到水源,遇到风暴时哪里有庇护的地方。它们虽不再为种群繁衍后代,但是仍然能为群体贡献生存的记忆和经验。 在人类文明史上,女性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很多文化中智慧的化身或象征都是女性。在希伯来的谚语和智慧书中,智慧之语往往出自女性先知的口中,她们帮助人们亲近智慧,远离愚蠢。女性智慧是一种贡献于群体福祉的卓越能力和具有表率作用的德行品格。女性写作就是一种女性智慧的呈现。 舒晋瑜所著《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中国文史出版社)就是一部记录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发生、发展的书。作者对当代30位著名女作家进行访谈实录,以问答体记录了她们的写作动机与创作背景,以及她们的阅读习惯和人生经历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是对中国当代女性在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历程中自身命运的思考,是全方位诉说、描写、呈现中国女性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份宝贵档案。本书从女性视点和女性经验出发,从女性成长和生命权、女性在公共空间的政治权利和话语权、女性自我的主体性建构等多个维度,通过作者与女作家的一问一答,呈现为一份女性“言说”又“言说”女性的史实资料。 女性为什么写作?女作家的创作动机很多都不同于男作家,比如,很多女作家有着历经磨难的家族史,使得她们仿佛天降使命,用写作去描述和探究磨难之意义——究竟应如何看待历史?历史如何决定个人命运? 本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中国当代女作家走上写作之路的版图,仿佛应验了那句话:文学多来自痛苦,穷而后工。苦难的经历,是女作家们开始写作的重要动机,写作成为她们摆脱现实境遇、重建生命意义的重要方式:叶文玲当过农民、工人,对社会底层生活有着深入的体验和认识;张抗抗当过农工、砖厂工人,她以写作的方式抗争命运,终于化茧成蝶,其创作的素材多来自那段难忘的经历;徐小斌曾经16岁扛着100公斤的重物、在11月的寒冬从冰河里捞麻,还当过钳工、刨工、车工,然而她并未被“疼痛”淹没,用写作给自己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天国”;迟子建在黑土地上的童年经历,影响她一生将书写黑土地的山山水水作为个人使命…… 我们看到,写作之于女性如此重要,它是一个女性选择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个女性的生命意义。如残雪所说:“写作能给你的个人生活增添勇气,因为写下的文字赋予你的日常生活以意义。” 对30位当代女作家的访谈,让我们看到伴随女作家的写作过程,其自身女性意识也随之演变。通过她们或充满磨难,或经历传奇的独特人生经历,观察社会、演绎历史、洞察人性,可以看到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相对于近现代中国女性,其精神世界和命运有何推进和改变,也可以看到相对于西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有着如何不同的特质。 女作家笔下呈现出当代女性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母职陷阱、物化行为、男性凝视等,这些在一个世纪前、作为20世纪女性文学先锋的英国作家伍尔夫笔下也曾出现过。伍尔夫一生致力于挑战性别歧视,鼓励女性发掘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也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说:“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钱呢,要年入500镑,房间呢,还要能上锁。”她认为“心智的自由仰仗于物质基础”,而似乎只有“财务自由”,才“可以获得闲暇去写作;能上锁的房间代表着空间自由,可以获得独立思考的余地”。她的理想女性是“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写作对于伍尔夫来说,是一种生命自由的象征,是一种怡然自得,获得自主权和价值感、存在感的生命形态。 只要挣够足够的钱,就可以获得幸福和自由吗?事实上,当代女性内心世界仍然存在分裂——在外在社会环境中,女性必须面对生存的挑战和历史变革的挤压,虽然已经拥有了很多外在权利,但仍然要面对在内置的家庭场域中“男尊女卑”和“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这种外在权利与内在束缚造成的分裂感形成了当代女性新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那便需要女性能够在琐屑的日常中为自己建构有力量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安放自己的精神追求,不放弃自我成长和心智的提升,使自己活出更为深邃的生命样态。很多女作家竭力描写和揭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生存的多种样态,并试图提供答案,如池莉、陈染和徐坤等。 本书记录了风格迥异的女作家们由于不同人生阅历和精神旨趣而呈现出的不同面向,让我们能够接触到她们“真实的心声”,获得解读她们作品的密码。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女作家对于一座城市的书写,视角独特,各有千秋:范小青的《苏州故事》写出了“远山近水”的苏州的地域色彩和人物符号背后的城市之魂;王安忆称并不喜欢上海这座城市,却以《长恨歌》写出了上海滩的味道;王旭烽从中国文人日常生活的艺术化重要表达方式——茶文化的角度写出了杭州的风雅…… 本书还透露了很多小说创作的“幕后”背景,为我们了解女作家和解读小说找到线索,如阎纯德所说,囊括“研究女作家、了解女作家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以江南写中国”的叶弥的《不老》,小说结局居然是由作家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提供了灵感。 本书作者认为,“任何优秀的作家作品,都会有心灵自传的成分,无论书写社会人生什么样的话题,都会包含作家本人的思想、情感和爱憎”。正是这种洞察,我们走近女作家,走近她们的生命经历,才更加发现无论是她们的阅读书单,还是她们的写作关注点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发展历程的呈现。如戴锦华评述本书:“女作家的创作已构成共和国文学图谱中一道道彩色的经纬……在睿智与狡黠、率真与自辨、袒露与追问之间,我们得以与她们相遇、相知。” 30位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的心路历程,代表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生命经验,也体现了中国当代社会文明的进程——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离不开社会给予女性的尊重与理解、包容与呵护,离不开社会给予女性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可能性以及成长空间,提供女性展现才能的历史舞台,当然也离不开女性自身主体性意识的提升与承继传统、链接现代的成熟。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