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建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压舱石”和“动力源”。重庆市改革发展示范校、重庆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双优中等职业学校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强化突出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领方向、聚力量、凝人心、促发展、建一流,不断开创学校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学校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锻造“特色牌”: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凝心聚力长效机制
学校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核心,把扎根民族地区办好职业教育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战略定位和“民族、生态、旅游”三大特色的发展战略,提出“扎根世界苗乡,创办职教名校”办学目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让全校师生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学校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入选重庆市职教学会优秀案例。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造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党支部建设,以课程建设、专业发展、社会服务为主要抓手,打造“金色党徽 红色石榴籽”党建品牌。“彭水职教中心:‘金色党徽 红色石榴籽’党建品牌助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建工作重心,确立“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工匠幼苗”的办学理念,将党建工作与民族文化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建立“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协同、“一张网”辐射、“一揽子”配套、“一杆子”考核的“五位一体”品牌建设机制,持续强化党建品牌感召力和凝聚力。
守住“民族魂”:打造党建阵地,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开辟党建品牌特色活动阵地。在校内建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史馆、校史馆,在各党支部建立凸显“红色石榴籽”内涵的标准化党建工作阵地。实施“1+N”人生导师、班级思政辅导员制度,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堂、实践实训和顶岗实习“三环节”,试点课堂教学思政教育“三分钟”,课外思政“三融入”,构建党建引领“大思政”格局。立项国家课题4项,入选职业教育“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打造市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二是筑牢非遗文化特色育人阵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育人全过程,构建非遗文化融入育人目标、育人载体、育人主体、育人环境的“四元融合”文化育人阵地。围绕党建文化、苗族文化、师范文化、红色文化打造“一路、一廊、四室”校园环境文化。三是构建党建品牌特色活动体系。构建党支部组织引领专业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活动开展、社会服务等的支持体系,开展素质活动常态化、特色活动节日化、展示活动系列化、文化活动主题化“四化”特色活动。先后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培养国家级别民族技艺大师2人。四是锤炼“三全育人”教师队伍。深化“三教”改革,实施“重师德、抓培训、强实践、提能力”四项计划,切实落实“双培养”机制,积极打造班主任名师工作室。3名党员获评市级名师,1名党员获评市级特级教师,党员教师荣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国家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等奖、重庆市“巴渝工匠杯”一等奖等。
奏响“协奏曲”:突出党建赋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联合百余所(家)职业院校、文化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产教联盟”,构建原创展销一体化模式,形成非遗文化发展命运共同体。与渝东南旅游景区合作开发具有民族地区特征的文创产品,获得实用专利9项、知识产权保护21项,校企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在全国交流。助力乡村振兴,共建“一村一品”党建品牌,组建党员教师服务团队深入企业提供民族技艺指导,与乡村文旅企业共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拉动多渠道就业,实现创新创业就业200余人,每年开展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培训2万余人次。典型案例“‘校城’联动助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入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课题典型案例。
党建工作激发出的生机活力充分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重庆市“渝创渝新”创新创业大赛奖11项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国家教育部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校美育研究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验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还充分发挥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开设国际贯通班,加强人文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赵学斌 闫向东 吴永强 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