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阅读推广须弘毅致远
张圣华

    社会各界对于推动中小学生读书的热情让人欢欣鼓舞,学校推动读书的力度,历史空前,大家对推广读书信心满满。建设书香中国、书香社会是国家战略,人人有责。这是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需要时常下一点儿毛毛雨,让大家冷静冷静。如此庞大规模的读书推动,必须有理性介入,让理性主导,也必须精细化、专业化,不能止于粗放。

    要防止“读书秀”欺占读书的现象,朗诵、话剧以及各种读书延伸活动,不是不可以,但有个本末之分。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就是个简单的手抄报,也要两个晚上才能做完。过多的阅读延伸活动占去了仅有的空闲时间,哪有时间读书?推动读书是为了培养读书人,要重视长期效果,要追问:我们这样做了,就一定会培养读书人吗?孩子们毕业以后还读不读书?要稳打稳扎,一定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如想推动读书走向深入,除了硬件基础如图书、空间、时间以外,更重要的是打好软基础。万事起于基础,在阅读推动、培养中国的读书人口方面,建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软基础工作:

    第一,厘清培养读书人的基本逻辑。即在怎样的逻辑之下才会培养出读书人。这逻辑不通达,大规模的培养行为就是糊里糊涂的。

    首先,务必做到激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粗放的标志之一,就是忽略了激活阅读兴趣这一环节,长期的忽略,我们就不会有经验积累,就不会做这件事儿。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小学阶段推广读书不要好高骛远,阅读兴趣的确立是命门所在,促成孩子与书建立良好的亲近关系,能相看两不厌,才有读书的后话。

    其次,扎扎实实培养阅读能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开始,没有能力则举步维艰。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历史欠债的。从基础建设角度来说,这一关要补上。

    再次,要下功夫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就是把读书嵌入日常,如天天吃饭一样,成为日日之需求。阅读习惯的养成很不容易,如同在血液中注入阅读基因。这需要持之以恒,如果中断,再接续很困难。阅读是需要训练的,在艰苦的训练下孩子们逐渐尝到读书的甜头,并形成阅读依赖,才会有习惯养成。

    还有一点也需关注:怎样引导孩子们阅读那些不喜欢的书。我们在推动阅读上可以很包容,孩子们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只要不是坏书,都可以读,但不喜欢读的书怎么办?永远不读吗?不能有严重的阅读偏科啊,每个人都免不了要读一批不喜欢的书,对此,要引导孩子们去攻坚克难。

    第二,要探索一种可以推广的、培养读书人的基本方式。培养读书人其实可以个性化,但要有个基本方法做参照,这并不是设置标准。曾经调研过三位读书很好的孩子的家长,他们的一致性令人惊讶:家里没有电视、不玩手机,多年来家人的业余时间就是读书。笔者一直想找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基本方式的内涵,一直没找到。最近听到一个词:“慢火炖老鸡”,很贴近其要义。在被手机、游戏、短视频诱惑的时代,把孩子变成一个读书人,其难度相当于让榆木疙瘩发芽,又像炖熟一只已经下蛋100年的老母鸡一样考验耐心。怎么办?慢火炖老鸡,要有足够的慢火,要有足够的调试好的汤剂。以求春雨润物、细而无声,这也符合古人“无声而教”的要义。

    教育家潘光旦有句话,教育就是大鱼带着小鱼游,这里边最重要的,一是大鱼干什么,二是水的质量。学校、家庭、社会酝酿了什么“水”,在培养阅读者的过程当中,“水”很重要。家长在家里天天玩手机、看短视频,“水”就被污染了。如果学校里天天就是分数这点儿事,学校的“水”也会营养不良。这就等于炖老鸡没有足够的慢火和汤水可用。疾风暴雨,大水漫灌,这都不是培养读书人的最佳方式,不要急躁,不要太过功利,要记住一句话:孩子们不喜欢读书的原因,很可能是我们推广读书的方法有致命问题。

    第三,要培训阅读指导者。教师、家长甚至社会人员都可作为阅读指导者,但要经过专业培训。应该组织专家队伍来研究此事,设置课程、设计制度,下力气培训阅读指导者。

    在此,我还有一些提醒,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阅读既然是主动性行为,就一定有个性化体验:

    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留白,让他自主选择他喜欢的书。这并不是粗放,而是培养阅读的主动性,至少在一段时间里让孩子自由自在地享受阅读时光,独立发现并享受自己喜欢的书。这并不容易,需要用心积淀。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阅读的主体性才可能会被充分调动,这是深入阅读的前提。

    不要着急对阅读能力做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对一部分在阅读考核的时候成绩并不高的孩子,评价为“阅读能力差”,对于培养一个阅读者来说可能有致命的、长期的负面效应。这种挫败感,会让他远离书本。阅读评价要有包容性,重视鼓励,再弄成一场考试就无趣了。

    要警惕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孩子们只是个客人,甚至只是个过客。咱们的目的是培养读书人,让孩子们变成读书人,如果孩子们一直是客人、是旁观者、是过客,我们就全盘输了。

    总之,培养读书人任重而道远。有多少孩子最终通过我们的努力成为读书人?这需要时时在心里自问。大家须弘毅,又要创新。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常务副总编辑,本文根据在三秦教师阅读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