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刘俊莉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
陕西科技大学是1958年成立的新中国首所轻工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硕—博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3‰,迈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材料是轻工业发展的基石,加强新材料科技创新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突破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核心环节。作为材料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主要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课程自身特点,课程团队始终以“培育精益求精、甘于奉献的材料行业大国工匠”为目标,对接新时代对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是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专业二年级本科生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之一(50学时/3学分)。课程以分析仪器和实验技术为主线,面向科学研究,以应用为导向,兼有“科学”与“技术”双重特点,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团队搭建了多元并举的全方位育人平台和课程思政教学环境,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在完成知识理论传授的同时,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同步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
课程授课对象是材料专业大二本科生,存在缺乏学习自驱力和创新意识,重知识理论学习、轻工程实践训练,对突破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特点。为提升课程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更有效地在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团队设计了“质量为本、理实融通、厚植情怀”的教学策略。
质量为本:教学资源前沿化,抽象内容具体化
近年来,随着材料、制造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先进仪器设备层出不穷,如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冷冻电镜等为多个领域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本课程提供了新鲜素材和持续改进的动力。团队教师以新工科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师生共建迭代更新的工程案例库、科研项目库、前沿技术库、思政案例库等。为有效解决课程理论复杂,学生难学、难想的问题,团队特别建成课程基础理论动画视频库,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化难为简,便于学生理解领悟。
理实融通:“学—研—用—创”逐级递进,有效提高实践能力
团队提出“学—研—用—创”逐级递进式教学法。“学”是指打磨理论课程,重构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质量,深润思政;“研”是指将教师科研项目、前沿科学技术、实际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提高学生解决专业综合问题的能力,深耕科教;“用”是指依托课内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以致用;“创”是指专业引领,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断提升。
厚植情怀:塑造新材料科技创新的“制造强国”建设者
团队教师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包含的育人元素,利用课程内容唤醒学生对材料之美的感悟和对工程研究特点的认识;构建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线,为学生展现我国老一辈轻工工作者“以身许国”的情怀,依托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地下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学校轻工业博士馆,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思政实践学习,切身体会我国在轻工业发展和新材料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课程思政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激发了其顺时代所趋、应国之所需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据统计,学院98%以上的毕业生依然选择材料行业就业,其中在国内材料行业服务人数超过90%。主讲教师获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课程被评为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刘俊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