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地方红色文化“三融入”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改探索实践
林丰艳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应然之举。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团队,改革探索育人新模式,深入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将其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守正创新,融入课程体系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助推“大思政课”建设,既要坚守培根铸魂的使命任务、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又要立足区域特色、课程特点、学生兴趣等,把握时代特点,创新教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到挖掘、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实践中去。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挖掘、盘活、提炼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从中把握红色文化发展脉络、精神内涵,赋予红色文化新内涵、新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梳理、凝练和归纳分类,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各专题教学内容,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政课教学资源的转化。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向地方红色文化课程的转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兄弟院校合作,共建“地方红色文化”案例资源库,开发并应用地方红色文化课程。山东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既留存着大量革命遗址、文物,又承载着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例如,有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著名战役遗址,有胶东红色文化、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基因,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运动等历史故事,还有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整合盘活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人民情怀、敢为人先等红色基因,联合建立地方红色文化案例资源库,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丰富和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以文化人,融入课堂教学

    注重“精神培育”与“以文化人”相融合,激发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内容的融会贯通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发力。

    一是做好内容的融会贯通。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深研课程的理论逻辑、结构逻辑和价值逻辑,从整体上把握好所教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等。同时,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外显符号、精神价值等进行研究、梳理,进一步研究分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融合点,把握思政课与地方红色文化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点及价值塑造的交汇点,使地方红色文化在深化学理性和实现价值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利用网上资源展厅及VR、虚拟仿真技术等,还原历史场景,搭建立体多维的交互学习空间,使红色文化资源以更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发挥“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互补效应,全面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政教育资源有效转化。实际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多次将课堂“搬到”革命旧址,进行现场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协同育人,融入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本身就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是树立“大思政”理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团队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机构,精心设计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参观调研活动,带领学生走入博物馆、党史纪念馆,走到英雄人物身边,学校、社会协同联动,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二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情境式教学、现场教学,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老党员、老英雄活动,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老党员、老英雄“口述史”档案;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党史纪念馆等外显性红色文化资源,多方面、立体化展现英雄人物形象、感人事迹,将历史和现实相融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达到坚定理想信念、勇担责任使命的育人目的。

    (本文系山东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林丰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改探索实践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5/07/10/ZGJYB20240507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