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老师小传: 王章材,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第一中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枣阳市初中语文金牌教师,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优质课奖项,曾主持多项国家、省、市各级课题。 |
|
扫码观课 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 执教者:王章材 |
我是一名地道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毕业年级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我坚守农村,立足课堂,坚持走教学、阅读和写作之路。我无法定义别人眼中的“幸福”,但为人师者,迎难而上,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尽己所能帮助学生,回望来路,步履坚定,初心未泯,道行且远。
向课堂深处扎根
我出生在鄂西北农村,1997年,我成为一所偏远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开启了教学生涯。那时,教师生活贫乏而单调,看电视成了唯一的娱乐方式。依稀记得有个节目叫“激情广场大家唱”,那激情飞扬、万众欢唱的场面令人神往,我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也能让激情燃烧、让智慧碰撞。每堂课我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沸沸扬扬,浮于浅表,却不自知。直到一次与学生闲谈,才得知,他们只记得我喜欢用漂亮华丽的语句导入,有夸张的肢体语言,却不记得我具体说的话,也体悟不到组织教学的方法。听后,我羞愧不已。
从此,我开始关注真正的语文教学之道。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系统地学习了许多名师的教学方法,那段时间,我如同一茎草,疯狂地汲取阳光、养料和水分,向下扎根,向外突破,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钻研课堂教学艺术。
站好课堂,谈何容易?我先从《春》《散步》《济南的冬天》这些经典名篇入手,逐个借班打磨,每次语文组教师都会仔细听、认真评。我也逐渐认识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务必科学简明、具体可测,课堂上不必生硬地加重负担,拔高要求,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贪大求洋。
例如,讲授《社戏》时,我只抓住一个主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在文末强调那夜似的“好豆”“好戏”?“豆”好在哪里?“戏”又好在哪里?由此问题入手,直击目标,踏实简约地解决好课堂上切实需要解决的目标。整堂课讲得少、引得巧、效果妙,最终获评省级、部级优质课。
“转益多师是汝师”,受当时新课程改革“导学案”的启发,我开始研究“学导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立足于语文学情。在教师充分备好课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形式,进行导学、导练、导结。学、导、练三个环节,如同一张张路径图,将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减负增效。后来,我所主持的“学导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题,荣获地区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现在,我受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丁卫军的影响,积极践行“简约教学,精准施策;生活语文,读写化心”课堂教学理念,主张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给学生小草般自由舒展的时间和空间。由于教学业绩突出,我先后6次荣获湖北省枣阳市初中语文金牌教师称号,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在阅读中让成长真实发生
杜鹃,又名映山红,是我家乡的英雄花。每年三五月,开遍山坡,红红火火。年少时,受家庭的影响,我读书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我一路闯关,评上了枣阳市首届中小学名教师,成为学校师生公认的好老师。但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离真正的优秀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开始发奋攻读四类书。
研读“旧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等,是我的“案头卷”,常读常新。随着教学阅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我发现只有用心多次去研读、感悟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才能更深入地领悟其中蕴含的内涵和意义。
阅览“新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知晓国家的教育教改方向,坚持阅览最新最权威的报刊。学校订阅的每一份报刊,我都奉为至宝,先睹为快。我坚持自费订阅语文教学专业期刊20多年,这些期刊使我的知识储备有了更广阔的维度,教学研究站在更广阔的平台。
涵养“专书”。语文学科专业上的书籍,我称之为“专书”。我采用“三段式读书法”——激兴趣、学方法、悟理论,选择性阅读,从中体验教育的“道”与“术”。教育名著最重要的不是多读,而是精读。我提倡“读烂”一部教育专著,形成指导自己教育教学的理论根基。
涉猎“杂书”。优秀的语文教师,皆是“杂家”。为站好讲台,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博览群书,涉猎“杂书”,不断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借此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因材施教,让课堂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从而以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影响学生。
阅读对一个人的改变,如春日之草,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我的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阅读让人保持必要的清醒,我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个体阅读到带领学生一起读书。
在班级里,我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发生。首先,我将课外阅读作为课程去开发,积极为学生寻找好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其次,基于阅读整本书,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前后勾连,从中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再次,运用“三层次阅读教学”法,开展读懂、读细和读透三层次进阶活动,实实在在地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并运用相对明晰的朗读、精读、跳读等读书方法指导;最后,通过背诵、演讲、做图书节、读书班会、生日赠书等活动来激发阅读热情,保证阅读积累和效果。
后来,毕业多年的学生到校看望我,还清楚地提及我教他们时所读过的书、上过的课,以及我写过的诗歌、散文。那些书像是漫山的杜鹃,开遍山坡,也盛开在他们心灵深处。我想,这就是教书的乐趣,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史记”
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几乎就是教育写作的一生,教师以其几十年的教育写作和教学反思,成就了属于自己的“教育史记”。30多年时间,我一直未曾放下写作的爱好。
刚开始工作时,正面临从教法到学法转型的探索,我针对当时语文课堂重教法而轻学法的突出问题,撰写第一篇论文《中学语文课堂更应重视学法指导》参加年度论文评比,获得了语文学科的一等奖,受此鼓励,我走上了教育写作之路。
教师需要写作,更要讲求技巧。注重积累,集腋成裘,写作才有源头活水。可以采用摘录法、剪报法、日记法等,日积月累,头脑里就有了随时可支取的知识财富;挖掘素材,言之有物,写作才能笔下有料。尽量写一些自己熟悉、有感而发、力求新颖的内容,同时,文章切口宜小不宜大,写完后最好冷处理;选择方向,研究报刊,写作才能有的放矢。
近些年,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从教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我花了一周时间写下《新教师“水土不服”咋应对?》一文,从“定好步子、结好对子、搭好台子、画好圈子”四个方面予以支招,很快文章便在《中国教育报》得到发表。班主任给人的印象就是终日琐事缠身的“班妈”,受苦受累却又总在受委屈。我认为,班主任应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让更多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承担责任。《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CEO》一文也顺利在核心期刊发表。
名师的生命在课堂。我还沉醉于“序列化写作教学”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初中生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总结归纳出“昂扬的主题”“精准的审题”“优美的文采”“丰沛的情感”“细致的视点”“独特的感悟”等12个作文专题,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效果很好。
就像一棵小树,不会拒绝生长,一直仰望参天,我已在全国60多家报刊发表教学论文300余篇,参编图书25种,指导学生发表习作200余篇。6年前,我接过市“名师工作室”的匾牌,成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担当起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责任和使命。
我想说的是:做一名好老师,是我毕生的事业。从青葱岁月,到近知命之年,良师前行携春风,栽桃育李乐其中,我也越发坚信,只要用精力、花心思,在教育之路的两旁,种植教研的绿树,培植阅读写作的芳草,终有一日会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