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五四特刊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徐微:带出“有灵魂”的班级
本报记者 林焕新

    “怎么把课上好?”这是接下“深耕计划”帮扶任务后,徐微脑海里第一个念头。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启动国贫县教育精准扶贫“1+1深耕计划”甘南项目,组织教师到教育薄弱地区送教帮扶。尽管徐微此前没有送教帮扶的经验,但作为长春市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年级党支部书记,她“觉得自己必须先上”。

    于是,徐微一边带着3个班的课,当班主任,完成期中考监考、阅卷,一边挤时间准备送教内容。“甘南县的老师需要什么?”“怎么实实在在地帮助那里的老师?”……徐微不断地调整讲课方案。

    “5月初,下着雨,很冷。”从长春出发坐火车到达齐齐哈尔,再转客车,徐微和4位同事终于到达了甘南县。“那天,几乎全县学科教师、班主任都来了。”他们围着送教老师问问题、留联系方式,徐微至今都清楚地记得现场那种热烈又温暖的感觉。

    从黑龙江省甘南县,到吉林省安图县、通榆县、大安市,再到贵州、内蒙古、青海、福建……“深耕计划”开垦着更加广阔的教育土壤,徐微也从送教团成员,变成了所在年级的送教带队人。

    东北人的热情与实在在徐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给不同地区学校师生上课,她每次都要重新精心准备内容,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她依据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的题目,尽可能地让当地师生易接受、有启发。“有人需要我,我又能帮到人家,这让我觉得很有力量、很高兴。”徐微说。

    而不知什么时候,她的教学理念、方式也变了。“10年前,我带的毕业班成绩特别好。学校一位老教师告诉我,光做好一个班主任还不够,要让班级有灵魂。当时我并不理解。”徐微是“严师”,对学生成绩抓得很紧,这还不够吗?“通过帮扶送教,我接触了更多样的学生和教师,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意义。当老师,不仅是要让学生成绩好,也不仅让自己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学生好,更要让所有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现在,徐微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特长,尤其注重学生德育工作。“最近还因为几名学生缺少团队精神发了火,但我好像有点儿明白了‘有灵魂’的意义。”徐微说。

    徐微也在不断学习。为了讲好健康知识,她考了营养师资格证;为了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她自购专业书学习、找专家请教……“严师”徐微更努力走进学生心里,成了学生更加信赖的“大朋友”。这几年,许多学生毕业后依然与徐微分享大学里的趣事、烦恼。

    让徐微欣慰的不仅如此。如今,东北师大附中全校教师都参与到“深耕计划”中,每次出行都是全科出动,更年轻的教师来向徐微请教。问得最多的还是:“怎么把课上好?”

    “东北师大附中首任校长陈元晖老先生说过,附中教师要做教育家,不要当教书匠。”从徐微2005年到东北师大附中任教的第一年起,她就开始思考“教育家”是什么样的,“教育家一定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也一定会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如今,作为“中坚力量”的徐微希望继续沿着教育家、前辈们的足迹,不断“深耕”,带动更多青年教师,做基础教育的担当者、育人育才的志愿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