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对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整体性嵌入人类生产生活,其对社会发展的革命性作用更加显著。当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加速发展,成为引领人类社会实现智能变革的先导力量。新质生产力正是智能技术革命突破的必然产物。由智能技术变革引领的科技创新能够引领工具革命、效率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催生新的组织模式,开辟新业态和新市场,是生产力革命的关键变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支撑性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质生产力开辟了以技术革命性突破引领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生产力跃迁路径,揭示了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技术革命性突破与生产力发展有机统一的内在规律,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实现了对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突破性认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将新兴技术与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结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往往通过优化某种单一生产要素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单靠改进某种单一要素的产出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以科学技术与生产要素的全方位结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要素的全方位结合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正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全局性转变和生产效率的整体性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数据技术、智能技术等通用技术和能源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等专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科技创新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以及数据、流量、场景、平台等新兴要素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彰显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旨趣,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认识。科学技术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科技创新的不同进路反映了不同的价值立场,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科技创新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这种目的性背后彰显的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性认识。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推动的科技变革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严重破坏。新质生产力则是以新技术和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绿色生产力。从供给侧看,以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与应用,不仅为工艺流程改进、技术改造、绿色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空间,提高了要素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而且还为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规模和强度提供了新路径。可以说,作为一种技术驱动的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破除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刻变革,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崇尚并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先进性。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刻把握基础研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性、长久性作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聚焦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有针对性地完善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体系,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体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加快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应用场景、产业体系完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等优势,把握智能革命带来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范式变革机遇,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生物制药等新技术创新,聚焦量子力学、脑科学、基因技术等做好前瞻性部署,打造国家科技先导能力,以原创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重视场景驱动,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大场景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和重大场景,积极探索构建场景驱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新范式,推动形成企业主导型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模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化的创新生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场景上,以新技术的场景化快速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系长春理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