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晋中信息学院
淬炼领导力 以体育人培育时代新人
李威 杨超薇

    “淬炼营是我步入大学后感触及收获最深的一门课程,两天一夜的行程,不仅是对我们身体极限的考验,更多的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炼。在这里,有酸楚的泪水,有苦咸的汗水,有飘扬的歌声,有欢乐的笑声,这些就像不灭的音符跳动不已,是充实、快乐的。通过淬炼营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为我的成长蜕变之路积累了经验。”来自晋中信息学院大学生淬炼领导力训练营第206期的学员说道。

    据了解,晋中信息学院将拓展训练营、领导力特训营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计划,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训练营活动。学校于2011年成立营地教育中心,是全国首创的高校素质拓展基地,是学校户外领导力和体验式课程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至今,营地教育课程安全开展694期,其中素质拓展训练课程485期,淬炼领导力课程209期,学生会骨干淬炼营Plus14期,共计1400余个班级,覆盖超4.8万名学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为学校新发展阶段的体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体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以“最体育·非体育”的核心育人理念,致力于形成一流的校园体育文化,创办有特色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探索营地教育,实施素质拓展和淬炼领导力训练营,并纳入学生必修课程

    营地教育是学校以体育人特色育人项目的全新探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营(2天16学时)”和“淬炼领导力特训营(2天2夜30学时)”2门必修课程,并在校内外建设2个专业的拓展训练基地和淬炼营基地,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营地教育体系,通过项目体验、反思、总结和应用四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以达到健全人格的目标。

    学校于2022年正式启动淬炼营Plus和淬炼营Ultra项目,依托校内营地设施和校外潇河书院以及专业的师资团队,通过绳索挑战、攀树、攀岩、皮划艇、国防野战运动、野外生存、海岛生存等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卓越的领导力意识,帮助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各种挑战,为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人格基础。

    潇河书院共占地27亩,近1.8万平方米,其中室内生活区600余平方米,室外场地根据淬炼营课程特色,结合场地布局,分为综合器械障碍训练区、营火晚会区、露营区、野炊区和风雨活动区5块区域,目前可同时容纳80人开展淬炼领导力课程。

    做好基础设施保障,打造体育活动场地占比大、种类全的非体育大学

    学校现有室内体育场馆共12个,建设有素质拓展、水上运动、野战运动等室外运动场地及户外项目基地共75处,面积合计184447平方米,校内外体育场地形成内外互联新格局,全面满足师生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与竞赛的需求。

    根据学校场地、平台、品牌、专业等优势,精准定位积极引进,多次将高水平赛事活动与运动队带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赛会,进一步达成校内赛事平台的优化升级。分别于2014年承办首届“信息学院杯”山地自行车场地高校交流邀请赛,2023年承办乌马河·大学生滑板邀请赛,2020—2023年连续3年承办山西省学生排球锦标赛。在各项赛事的承办中,以高度严谨、专业、虚心的态度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全面部署,多次获得主办方颁发的赛事“突出贡献奖”。

    创新构建“五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阳光心态,锻造学生抗压受挫的坚韧信念,淬炼学生团结协作的领导意识

    学校成立竞技体育中心(体育教学部),配有专职教师、专职教练员、素质拓展师等职工60余名,创新性提出兴趣养成化、竞训一体化、民族传承化、项目体验化、活动品牌化“五化育人”体系,旨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让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实现“以体育人、淬炼精神、锻造人格”的目标。

    兴趣养成化:“自助式体育课程”培养终身运动技能

    通过“3(必修:游泳、形意拳、拓展训练)+X(选项:兴趣项目)”和“4(课程)+2(活动与竞赛)+1(拓展训练)”的学分管理平台,以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赛事活动,结合“规定项目+自选项目”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合力促成体育育人目标。

    学校在体育教学与改革的实践中建立了学分制下的“自助式体育课程”管理及运行机制,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游泳、瑜伽、武术等16门自助式公共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时间精力等因素自选项目、自选教师、自选时间。同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将国家非遗项目形意拳纳入课程教学中;为增强学生体质,将阳光课外跑项目纳入到课程考核中;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推进实施“人人会游泳”的教学改革。希望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伴随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

    竞训一体化:“专业性体育指导”孵化全面发展潜力

    开展足球、篮球、排球、铁人三项、游泳、运动舞蹈、武术、田径等具有竞技性、挑战性、协作性的8个重点竞技项目以及N个非重点项目,聘请国家健将级、国家一级等20余名退役运动员担任专职教练员,成立校级运动队进行系统性、专业性训练,每年投入150余万元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别赛事,进一步挖掘学生在体能、技能、人格等方面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领袖气质。

    近年来,学校各运动队在各级各类赛场上亮出信院名片,在多个项目上占据龙头位置。武术队多次在国际、国家、省级赛事中获得一等奖,并斩获多项个人荣誉;运动舞蹈队、铁人三项队、沙滩排球队多次在国家、省级赛事中获得冠军;女子篮球队、女子足球队在省级赛事中获得“四冠两亚”;男子篮球队多次获得省赛冠军,并取得代表山西省普通高校参加国家级别赛事的直通门票;街舞队、户外拓展队在国家、省级赛事中首次出战就勇夺桂冠。

    民族传承化:“地域性体育项目”挖掘特色形意文化

    为弘扬形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结合太谷区当地特色,专门成立形意拳中心,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形意拳传承人等担任专职教练,通过“五一工程”,即一个文化传承基地、一本著作、一项国际级赛事、一部形意拳题材的音乐剧、一个段位考评点,将形意拳引入校园和课堂,进一步挖掘形意拳的文化价值,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实现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传承。

    学校多形式、多模式、多举措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武术民族文化、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动作规格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从2012年开始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普及教学,目前形意拳课程教学覆盖人数约4.5万,基本实现“全校同练形意拳”的文化氛围。同时,学校重视形意拳第二课堂的拓展教学,通过参加武术比赛增强大学生对武术项目的认知感、荣誉感、获得感,提升对武术项目的审美鉴赏能力,形成了“技艺传承,学赛一体”的传承特色。

    项目体验化:“多元性体育类别”紧跟时尚体育潮流

    学校坚持做到安全第一、质量为重、创新驱动,不断研发和开设更多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项目,充实学生课程体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全球流行趋势,挖掘和引进卡巴迪、花样跳绳等新兴体育项目,为热爱体育的学生提供和创造多元平台。

    学校于2023年邀请亚洲卡巴迪联合会秘书长萨瓦尔到校参与指导,组织开展首届“至强杯”卡巴迪联赛,并组建卡巴迪校级运动队,同年参加“韵味杭州”航民杯全国卡巴迪冠军赛暨亚运会测试赛荣获女子组季军。2023年学校首次将腰旗橄榄球项目引进校园,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2024年4月发布校腰旗橄榄球队招募公告,目前已招募32名队员,由专业教练团队提供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协作、领袖精神等。学校户外拓展队于2018年引进飞盘运动,目前40余人参与集中训练,定期面向全校开展师生飞盘体验日,同时在校内外组织各类大型极限飞盘系列赛事,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合作精神。

    活动品牌化:“全民性体育赛事”创造多元活动平台

    依托全民竞技(“至强杯”系列赛事+省级赛事承办)、全民参与(“阳光杯”系列赛事+俱乐部联赛)、全民运动(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社区运动会)、全民健身(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校园健康跑)“4ALL”校园活动平台,秉承“全年不停歇,全员可参加”的原则,每年开展20余项不同项目的校级竞技体育赛事,逐步形成集竞技性与群众性于一体的丰盈、多样、特色的体育比赛及活动体系。

    校内活动围绕“数我至强”大学生体育节、“阳光体育”大学生活动月、“信院杯”俱乐部联赛三级参赛体系,充分依托体育类学生组织和各级运动竞赛队伍,从赛事组织专业化、执裁水平职业化、赛事模式特色化、参与体验多元化等维度有力推动竞技体育赛事平台建设。

    竞技体育给予学生全面、长期的成长和改变,在帮助学生获得健康体魄的同时,进一步为学生的完满生活做准备,也为培育学生实践精神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实践中,既推动体育锻炼与体育竞技、体育素养与体育精神的对接融合,又深化体育育人与素质教育、体育育人与团队领导力、体育育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对接,充分体现了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的独特功能,更体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的价值所归。

    (李威 杨超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