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与数字产业化,以数实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建筑业以数字建造为抓手,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以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位于富春江畔,作为浙江省建筑类技工院校中的一张名片,在当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的整体趋势下,学校紧扣产业发展脉搏,发挥建筑特色办学优势,对标数字建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建筑类专业数字化转型。以产业牵引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助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为浙江省打造“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省”、更好地发挥“中国建造”浙江力量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建筑新质生产力
推动专业数字化升级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浙江和“数智杭州”部署,根据数字建造引领的产业变革,以及由此而来的技能人才需求变化,加快推进建筑类专业数字化升级,把握“改旧、增新、延链”三大关键词,将数字建造的理念、技术和应用贯穿“设计—施工—装饰—运维”建筑专业全链条。
推动数字赋能,传统专业“焕新颜”。学校明确传统土木建筑类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目标,从建筑施工和工程造价两个开设时间久、培养规模大的传统优势专业入手,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完善数字化课程标准,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全方位推动传统专业“焕新颜”。将现有专业基础课程与建筑数字化转型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流程、新技术对接。发挥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特点,激发数字化课程改革动力,开发专门的BIM课程或将BIM元素嵌入到专业常规课程中,在教学策略中重视更新与BIM相关的新技术,利用BIM技术加强课程设计,全面加强BIM实践案例教学。
同时,围绕数字化新思维培养,将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全面应用于专业教学,加强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数字化衡量、数字化表达、数字化展示与数字化流转等数字化应用技能教学,培养适应建筑产业发展的新时代“数字工匠”人才。
融合先进技术,新设专业增优势。学校根据数字建造驱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业态、新领域、新岗位,调整人才供给侧,主动拓展新专业、新方向。将数字建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在全国技工院校首开“数字建造”专业,面向数字建造领域,建筑工程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智慧城市等技术应用及研发机构、企事业单位,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能从事企业建筑工程设计规划、施工管理和数字资产运维等相关岗位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三维仿真原理,模拟可视化真实工作场景,进而构建建筑信息化认知体系。专业教学内容覆盖绿色建筑BIM应用、虚拟装饰实训、建筑参数化设计等模块,并筹划拓展数字孪生技术、建筑3D打印以及建筑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专业方向,持续强化数智优势。
适应业态转型,延长专业服务端。学校根据房地产业从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转型的整体业态变化,以及构建物业管理、商业运营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延长自身“设计—施工—装饰—运维”建筑专业全链条的运维服务端,先后开设智能家居、物业管理、网络安防(消防技术服务方向)等多个专业。
根据当前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管理数字化”和“服务数字化”的发展升级要求,针对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环境和生活场景中的广泛使用,加强智慧管理、智能客服、设施监控、数据共享、安全管理等数字化服务管理技能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使其能够通过集成化数据平台,适应工作任务的组合与团队的灵活组合。
产教融合“点线面”牵引
再造专业建设新优势
在推动建筑专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加深与行业龙头企业、新兴科技企业、有远见卓识企业家的成长型企业“三类企业”的合作,构建区域性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通过产教融合“点线面”牵引,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优质企业的人才、资本、技术、平台为专业发展赋能,再造建筑专业建设新优势,巩固建筑技工教育优势地位。
打通产教融合关键点,提升优质资源转化力。学校围绕产学研三个“关键点”,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技能人才研究所、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通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化为专业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的平台通道,全面提升企业优质资源的转化力。
近年来,学校聚焦建筑产业核心领域、建筑服务业领域、建筑科技关键技术支撑领域,先后与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绿城集团等20余家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头部企业合作建立校外“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和水平。
学校依托自身的世界技能大赛训练研发中心,与世赛伙伴企业进一步共建数字建造技能人才研究所,围绕世赛数字建造项目的教学转化,以及国际BIM工程项目标准,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并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落实,有效提升专业教研水平。
学校充分发挥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进建成建筑产业核心领域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其中,以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首席技师、第三批省级专业带头人高艳涛本人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专注于瓷砖贴面项目的技术研发、选手培养和建筑施工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浙江省首个建筑类技工院校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专业引进行业前沿知识、技术和经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抓好产教融合“主轴线”,强化人才培养协同性。学校围绕人才培养“主轴线”,聚焦数字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业态、新趋势,与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企业学院,对齐学校端和企业端的技术标准、教育标准和人才标准,强化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学校紧抓数字建筑和建筑业4.0机遇,以建筑BIM技术的重新整合、培育方案的修订为突破口,与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建造产业学院”,打造集“产、学、研、创、用”等多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教融合载体,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数据共享、技术研究的数字化平台,首创国内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建造人才培养方案。
与浙江省消防协会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智慧消防职业技能产业学院”,围绕行业标准规范编制、教材开发、技能竞赛等方面,主动服务浙江省消防产业协会成员单位的现实需求,构建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的智慧消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生态链闭环。
与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彩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合作,共建企业学院。发挥建筑专业全链条优势,为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定制化“数字工匠”培训服务。以培训项目为载体和桥梁,进一步提升教学与生产、专业与岗位的衔接度。
拓宽产教融合覆盖面,提升多元共建整合力。学校围绕扩大政、校、行、企合作覆盖面,与浙江省住建部门、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和技工院校共建战略性联盟,共建集团化组织,有效提升多元共建整合力。
学校与浙江省建筑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培训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开展行业领域的课题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共同研发技术技能标准、工艺工法、岗位规范、质量标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共同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社会服务等活动,全面提升在建筑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学校联合8所技工院校、55家企业共同组建“浙江省建设技工教育集团”,成员单位覆盖跨国企业的国内分支、大型企业集团及扎根本土的浙派名企,产业涉及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工程设计等多个领域。通过整合集团成员资源,搭建教研教改平台、招生就业平台、精品课程线上平台等,形成共建共享的系统资源库。围绕“大建筑业”的产业定位,努力打造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富有浙江特色的建设技工教育新标杆和产教深度融合的省域共同体。
刷出建筑专业新高度
彰显浙江建设品牌力
目前,学校的建筑类专业总数已达到14个,全面涵盖产业前中后端,并覆盖多个技术、服务、管理新兴领域。其中建筑施工、电梯工程技术(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建筑设备安装与预算、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等多个建筑类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单项优势与综合实力均达到全国前列水平。
把握“双高”建设契机,再创专业发展新高。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两年来,学校根据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建筑智能化升级等产业变革大趋势,优化整合现有专业,围绕“设计—施工—装饰—运维”等主要产业环节,全力打造“数字建造”“建筑与艺术”“建筑施工”“现代服务”“智联智造”五大专业群。发挥已入选“省技工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和建筑与艺术专业群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五大专业群协同发展。整合专业群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与实训资源,实现共享效益最大化,使单体专业能够相互支撑,进而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全面提高自身面向建筑产业各个环节的高技能人才供给水平。
获得突出贡献认可,高擎引领示范大旗。2023年,学校入选“浙江省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同年,入选人社部门首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2024年,被浙江省政府部门评为“新时代浙派工匠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建校46年来,“建筑”是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发展起步的基石。在当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面临结构性调整、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学校以数字建造新质生产力再造专业发展新优势,以期高擎技工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引领示范大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浙江建造”走向世界贡献浙建技师力量。
(陈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