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五位一体”提升中文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洪飏 孙忠权 武兆雨

    近年来,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优化导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加强创新课程建设、激活前沿学术现场、推广社会文化服务、突出师范教育特色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着力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培养结构,打造辽师大文学院特色品牌,助力研究生培养驶入发展快车道。本文系“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NYJG2022387)阶段性成果。

    优化导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加强人才战略储备

    学院始终坚持引育并举,持续加强人才战略储备,全方面、结构性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在引进人才方面注重均衡性与交叉性,加强前沿学科人才及国际学术背景人才的引进,近年来引入的20余名青年博士全面覆盖学院各二级学科;加大力度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近年来柔性引进国内知名学者2名,发挥凝聚作用,实现跨学科的人才统筹。在学院人才储备战略的影响下,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百余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教师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韬奋出版奖、山花奖入围奖等奖项。学院导师团队获评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多名教师获得全国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学院获评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

    加强创新课程建设,助力研究生全过程培养

    学院始终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注重课程的创新建设,着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和谐统一,助力研究生全过程培养。学院开设文学经典专题研究、文学原典导读、文字学原典研究等课程,打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平台。围绕创新需要、前沿技术及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开设文化研究、影视文学、网络文艺、文化资源研究等课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鼓励课程改革创新,结合“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研究生培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引领性。近年来,学院先后获批教育部门主题案例立项1项,获得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多项,获批省级精品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

    激活前沿学术现场,推动学术能力提升

    学院举办多层次、多种类、多学科的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师生提供了解学术前沿和先进理念的窗口,助推学科内涵式发展。学院先后主办“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文艺批评”高端论坛、“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甲骨文研究高端论坛、辽宁师范大学文学周等大型学术活动。邀请当代著名作家进入校园,让大学校园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生与接受的“第一现场”,使教育实践紧跟文学事实发展动态。会聚国内外百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举办学术讲座,与师生深入交流学术前沿问题。学院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活动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学院通过激活学术现场,充分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活力与动力。

    推广社会文化服务,促进实践能力发展

    学院重视以实践助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与实践活动,增强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近年来,学院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带动地域文化建设。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大连市委宣传部门举办“传诵经典·家国情怀”等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活动。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学科与街道共建“国学文化广场”项目,与大连市甲骨文学会联合开展活动。现当代文学学科开展大连本土作家以及辽宁本土作家作品的研讨推介活动。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开展特色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承担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辽宁方言调查工作,负责11个方言点的方言调查与研究。承担对接贵州省纳雍县中小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承担新疆地区“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工作。学院获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门“经典润乡土”计划重点项目。

    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彰显中文学科水平

    学院依托师范大学的优质平台,注重提升研究生从师技能,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将中文学科的理论学习与师范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实现双向互进共赢。通过与省级示范性高中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为中文专业研究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大幅开拓学生从师能力成长空间。与大连市知名高中共同举办“新时代·新语文:高中古诗文教学研讨观摩会”等大型语文教学类学术会议、观摩会议,全过程关注研究生的从师能力培养,助力毕业生从师素质成长。学院连续多年组织“玉琢杯”研究生讲课大赛,学生参加省级、国家教学技能大赛获奖多项。增强中文专业课程与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推进大中小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全面贯通,促进学生师范技能和教学观念的提升,在过程性培养中将中文与师范教育深度融合。(洪飏 孙忠权 武兆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