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山西师范大学
提升育人“五力” 奏响“大思政课”实践乐章
赵改萍 王银 杨海亮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立足“大时代”、展现“大视野”、打造“大队伍”、整合“大资源”,本质在于一定要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因此,山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山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深耕细作,滋养育人新生态,通过筑牢课堂“主阵地”,让育人“活起来”;建好实践“主战场”,让育人“实起来”;聚焦社会“主领域”,突出培养“主特色”,建强师资“主力军”,提升育人的内力、张力、效力、活力、合力“五力”,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在三晋大地奏响“大思政课”实践乐章。

    增加历史厚度

    锤炼育人“金课”

    “大思政课”是在“讲好思政课”的语境下提出的。讲好是关键,是检验“大思政课”建设成效的“试金石”。思政课内,教师提升“大思政课”的历史厚度,注重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将中华文明史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深度融入“大思政课”,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比如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主题,引发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锤炼思政“金课”。学校还聚焦“让育人‘潮起来’”,灵活运用山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劳动模范、时代新人等资源拓展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等方法激活课堂活力,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打造“云端”互动课堂,提升育人内力。目前,学校已获评3门国家一流思政课程。同时,学校还在各类课程中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遴选和建设了一批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格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筑牢学生思想根基。

    走出“象牙塔”

    走入“试验田”

    开好“大思政课”,不仅需要理论的涵养,更需要丰富的实践,这是“大思政课”的题中要义。山师善用各种社会力量,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理念,提升育人效力。校内,学校在已建成的“思政文化街”基础上,分别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家精神”等8个主题思政教育体验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体验区用生动精彩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学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座座戏台如同一座座博物馆,生动地记录着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也展现出独特的中国古建筑之美。这是一次不一样的课程,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该思政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校外,学校积极与右玉干部学院、山西省中医院、百团大战纪念馆、怀仁金沙滩生态旅游区等地建立合作,创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西口飞虹”情景思政课上,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实践载体为教学服务,效果显著。学生纷纷感慨:“这堂思政课,既让我们加深了对右玉精神的认识,也洗涤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坚定了我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必须带领学生走出书本与理论的“象牙塔”,走进生活与实践的“试验田”。这块“试验田”,在山师是一片五谷丰登的丰收田:共青团立足师范院校特色,聚焦社会“主领域”,构建“一院一品牌”实践活动,扎根乡村、奉献自我;文学院关爱儿童,用爱心助力城乡成百上千的孩子完成学业,传递温暖;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山西非遗青年“行—说—研—创—传”一体化研学活动;美术学院开展“艺助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力量;社会学与法学学院实施“晋师学子送法下乡”,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营造良好法律氛围贡献力量;地理科学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三减一节”、垃圾分类等活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一块块“试验田”的培育,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育人张力。

    整合育人资源

    构建协同格局

    “大思政课”之“大”,突出强调的是系统、整合、协调,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

    学校坚持领导带头。学校坚持领导带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给学生讲授4课时思政课,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给学生讲授2课时思政课,同时,通过邀请知名学者、道德模范、优秀校友等先进代表经常性地走入校园,提升育人合力,共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山师看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走出去”学习实践,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与专业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学校还积极拓展育人视野,不仅注重培育学生的理论功底、思辨能力、健全人格、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注重厚植国家急需的创新素养。山师各学科紧紧抓住学科竞赛这一关键环节,让各学院充分发挥以赛育人的“指挥棒”作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坚持围绕老兵开展红色记忆寻访,寻访成果获山西省第十六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山西省第十七届“兴晋挑战杯”红色专项三等奖1项,红色寻访团入选2022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百强团队,作品《传承革命薪火 赓续精神血脉》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山西赛特等奖、国赛三等奖;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开展“文汇杯”“文津杯”“文渊杯”“三杯”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和学术创新能力;外国语学院举办英语口译比赛、英语阅读和写作比赛、英语笔译比赛等,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财经素养大赛、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全员参与学科竞赛,山师的师生成为成长共同体,育人活力得到提升。借力学科竞赛,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体验了创业历程,成为推动创客发展的生力军。

    山师“五力”育人,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重点突出“大思政课”格局构建中实践的核心地位,充分促进了教育内容、教育渠道与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时代性发展,对“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赵改萍 王银 杨海亮)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