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可见的学习》 [新西兰] 约翰·哈蒂 [德] 克劳斯·齐雷尔 著 施芳婷 伍绍杨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15年,一部名为《学校革命》的多集纪录片在澳大利亚各地播出并且登上了头条新闻。纪录片讲述了一所典型的21世纪学校的发展过程——坎布里亚中学从澳大利亚最差的学校之一转变为最好的学校之一。这所学校成功逆袭的秘诀是什么?《透视可见的学习》给出了精彩的答案:学校运用了教育科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可见的学习”教育研究成果。
影响学业成就的诸多因素中,什么最有效?
学业成就最受学校、教师、家长关注,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学业成就时常变成热点甚至是焦点。影响学业成就有多少因素?诸因素之中什么最有效?作者运用元分析综合方法,从海量数据中将影响因素归类为“学生”“家庭”“学校”“班级”“课程”“教师”与“教学”七大领域,涵盖了255个因素。
首先,所有领域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责任不只是落在教师的肩上,而是由许多人共同承担。各领域之间有相互作用,各层次和有关人员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如果只关注一个领域,任何关于学校和教学的讨论都会失之偏颇。
其次,“学生”和“家庭”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业成就,但学校教育却难以干预。初始条件的差异决定了这两个领域的因素提供的是驱动力还是阻力。学生的认知因素、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家庭环境会对学业成就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能够成功地教学,教师必须了解这些因素。
再其次,“教学策略”“实施方式”与“学习策略”构成“教学”领域,在“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建立桥梁,成为核心。这三个子领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是显著的。学生需要被教导如何掌握“学习策略”并在合适的时机使用,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只有教师有能力和态度选择适合学生特定需要的方法,检查他们是否自信和欣赏他人、乐于对话与沟通、勇于挑战和受到激励,并且能够促成一种视错误为学习机会的积极文化时,才能产生效果。
“学生”“教师”与“课程”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三角”,领域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三角”外部,“学校”“班级”“家庭”领域体现了教学过程所处的宏观环境,它们可能会对教与学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是间接的、背景性的。
“学生”“家庭”“学校”“班级”“教学”等领域的核心信息都强调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它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待学生的热忱,因此特别依赖于教师的能力和态度。
成为卓越教师才能把影响力真正发挥出来
教师是影响学业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的学科知识本身对学生的成绩影响不大,师生关系对学业成就有很大的影响,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则对学业成就有深远的影响。显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种高水平,只有成为卓越教师才能把影响力真正发挥出来。如今,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想培养出具有高阶思维能力与高阶情感能力的学生,更需要卓越教师。
卓越教师有哪些特征?第一是情感,即对学科、学生、职业的热爱。教师的学历和拥有的学科知识并不是重要的因素,相反,教师的可信度、信念和承诺等个体特征对学生的成就影响最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着情感、责任的传递。教师的热忱对学生态度有着积极影响,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内在动机、快乐和活力。我们回忆起学生时代时,往往是那些充满热忱的教师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对教育的热爱与热情也是一个教师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寻求精进的动力。
第二是清晰度,即对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介的深思熟虑。成功的学习恰恰取决于此。例如,教师不能只看一眼课程就觉得自己对目标很笃定,因为课程只列出笼统的目标,但这些目标必须转换到课堂情境中并加以详细说明。关键在于要知道对于当前的这些学生来说,成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来定义不同的目标。
第三是心智框架,即对学科、教学、教育的思考。如果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心智框架的支持,学科、教育和教学中的所有知识、能力都是没有用处的。所以,教师的心智框架构成了教师的教育专长。当教师的行动以关怀、控制和清晰为标志时,当教学提供挑战、令人着迷时,当教师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时,教育专长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成功的学习不是教师独挑的担子
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动机、才能及背景。成功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它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向学之心是大前提,没有向学之心,家庭条件、学校、教师再好,也是不起作用的。学习需要策略,只有当学生具备为自己选择合适方法的能力和态度,并检查自己是否能用这些方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时,教师提供的学习策略才能起效果。
我们要让学生坚信,学习中犯下的错误不是一种羞耻,而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信息,错误是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与之匹配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欢迎错误的氛围,要让学生坚信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习过程中的失败是一种共同的失败,不能互相归咎于对方。
学生必须把自己视为自己的老师,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更要明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成功与“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我什么时候实现目标”“为什么学习对我很重要”“现在我必须展示我学到了什么”“我想对这门课说什么”“我的下一步是什么”这些因素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让教师对学生的成功学习负全部责任,那肯定是把事情过于简化了。
厘清“似是而非”的认知,教学法先于技术
当学业成就成为焦点时,不厘清很多“似是而非”的认知,认不清学习的真面目,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是冲突,破坏本应极其美好的学习生活。
考试是某些人手里的“法宝”,但本书作者对在教育中进行大量考试持批判态度。题海战术对短时取得所谓的“分数”是极其有效的,但对成功的学习贡献很少,后遗症却很大。需要澄清的是,与题海战术迥异的刻意练习是成功学习的关键,比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身效能的信念。
众所周知,不加限制地看电视对学业成就是有害的。使用计算器减轻学生的认知压力,让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或是用计算器来检查自己作业中的错误是有价值的;但把计算器的使用作为算术、逻辑和空间思维的简单替代是有问题的。
此外,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介无疑是智能手机。将智能手机整合到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手机可以用来获取大量信息,也可以进行教学互动,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帮助。但智能手机在课堂上的局限性也很重要,它会导致学生注意力资源的流失,从而导致课堂表现的下滑。看来,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比它是否存在更重要。数字革命再怎么席卷全球,仍然是教学法先于技术。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这本书看似薄薄的,实则简短精悍,干货满满;作者为忙碌的教师和焦虑的家长拨开迷雾,提供了一个好指南。
(作者系天津市天津中学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