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本报北京3月8日讯(记者 高毅哲 于珍)“当前,大中小学开展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法治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育配套资源供给不充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考核评价方式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
马怀德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大中小学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教师法治培训、培养法治教育专门人才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在岗教师的法治素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专题培训、报告会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位中小学教师每年接受一定课时的法治教育培训。还可以考虑试点在“法学”学科下增设“法治教育”的二级学科,开设“法治教育”本科专业。
在加大实践教学资源的均衡供给方面,要重点发挥各级公检法、律所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司法行政部门要发挥对普法工作综合协调的职能,统筹组织和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建设针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实践基地;各级法院、检察院要支持和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安排法官、检察官参与实践基地的教育工作。在家庭教育方面,应将法治教育融于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之中;在社会教育方面,应引导当地法学院校大学生积极参与法治教育。
在完善法治教师激励机制、搭建教研交流平台方面,可组织引导开展优秀法治课堂、优秀法治教师等的评选活动,调动法治教师研究业务、投身教学的积极性。要搭建法治教育教研平台,组织区域教师开展培训交流,实现法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还可将现有的高等教育法治课程资源向中小学教师开放,同一城市的大中小学校可建立法治课程协同备课机制。
在构建科学的法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应重视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卷面考试和平时考查相结合,把知识的掌握和意识、能力的提升相结合。
“法治和教育是民之关切。我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政协委员和法学专家双重身份能动履职,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法治中国尽绵薄之力。”马怀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