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全面启动通识教育改革,坚持以学生核心能力素养提升为导向,构建基于OBE理念能力导向和“五育”并举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开展学生能力增值评价,形成了多元化、体系化、数字化教育评价新模式,高效支撑地方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通识教育改革“体系化”
坚持扎根地方、服务社会,在比较中借鉴研究型大学办学的成功经验,立足实际推进分类评价,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一级目标: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实践智慧;下设以学生核心能力素养为分类逻辑的二级目标:道德影响力、审美鉴赏力、协作领导力、认知理解力、应用行动力、高阶创新力、沟通表达力。每个能力再细化5个共计35个三级目标,如道德影响力细化为是非判断力、思想领悟力、自我约束力、理论思考力、道德执行力。以目标导向、路径实施、评价闭环的系统式思维,建立健全通识教育教学委员会、通识教育中心、核心课程教研室、学生能力测评团队的组织架构,遴选7名模块组长、35个课程单元并遴选单元负责人,统筹学校38个通识教育学分共计150门课程和通识活动,形成了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分层养成,组织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体系,做到目标预设、体系预设、评价预设、成果预设四个有效“预设”。
建设核心课程,推动通识课程“金课化”
针对时代新需求,重点建设核心课程,开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批判与创新思维导引、创意写作、审美实践导引、人工智能等八大导引课程,由校长马宏伟领衔,150名博士、高级职称以上跨学院跨专业教师组成通识教学共同体,3年来共开课3780门次。课程教学目标重在能力、实践迭代;教学内容为经典阅读、主题教学;授课方式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评价方式实行课前测试、课后评估。依托导引课程,开展“求是读书计划”,遴选50本各领域经典书目,组织每周一次的读书沙龙,帮助学生做到“五通”:知识上四通八达、方法上触类旁通、视野上博古通今、学习上融会贯通、行动上通时达变。
创新评价体系,推动通识教育改革“标准化”
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前,就预设了课程教学要从何种进阶目标切入,要达到何种进阶目标和成果,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质量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估模型。通识教育中心组织设计了增值评估模型,开展批判性思维、审美素养、心理素养、劳动素养、科学素养、创业能力、英语水平7个通识能力测评,开发评价/测量标准、工具,采用课前测、课后测的方式,通过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题库,依托相关通识必修课程,采用课前测—课后测的阶段性测评,形成增值情况测评报告。测评报告结果,既反馈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整和教学改革,也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提升、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支撑。
开发测评系统,推动通识教育评价改革“数字化”
围绕目标—路径—测评的闭环,建立跨学院的通识能力测评团队,自主探索开发通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测量工具及学生相关能力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开发测评平台,打造通识测评系统。目前,团队自主开发的通识能力测评工具的整体质量良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通识能力增值测评,对地方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和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测评有着突出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完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审美素养测评、大学生心理素养测评、创业能力测评四大项目开发,使用人数共8129人,涉及28个学院、112个专业、341个班级。通过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检验通识能力测评题库的信效度,获得学校通识教育培养成效的实证研究结果。
探索课程+活动双体系,推动通识教育育人效果“立体化”
学校结合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契机,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和系列通识教育活动,两年来共开展通识教育大讲堂45讲,读书沙龙90期,“莞工说”新锐语言竞技秀三届,校长晨荐古诗古画赏析400期次,劳动耕读月活动20次;在课外学分中专设知行课程和知行活动,面向学生共开设100门知行课程、40批次知行活动,形成每一课程模块均有活动进行延展、每一次读书均能学以致用、每一次活动均有课堂链接的课程+活动双体系育人模式。
2021年全面启动通识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建设了一批学科交叉、能力复合的课程。其中,“工程力学”“中国现代史纲要”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批判与创新思维导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读写译”“公益慈善”等7门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力加强通识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通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每学期每门课程至少举行2次集体备课、2次教学能力培训、2次与名校名师的对接学习活动。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通识教育相关课程数字化建设,建设30门校外名校名师线上教学+校内名师线下教学相结合的通识混合课程,立项建设20个通识能力测评项目,在校内全面开展的同时,应用于武汉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层次高校。开展“莞工说”新锐语言竞技秀、五月诗会、新年音乐会、粤光杯等一批精品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五育”并举的通识能力。
“面向新兴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通识教育教材体系建设与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门“十四五”规划教材研究项目立项。“创新开展学生能力测评 深化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入选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学校入选中国诗歌学会“诗教校园”,获批加入全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通过通识教育改革,学校教师更好地跨学科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教学共同体,引导更多学生增长见识、塑造品格、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新时代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也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交了地方高校答卷。
(许燕转 况小雪 吴秋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