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错题复习·学科指导
高考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查漏补缺、不断发现问题和错误的过程。在各种模拟考试和检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做错的题。如何对待错题成为很多教师和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之一。本人结合从事化学教学的经验,从知识盲点、思维痛点、学习原点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让错题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关键基点。
以错题定位知识盲点
进行错题收集和归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步骤。错题一般源于平时的作业和考试,所以需要特别重视各级各类考试中做错的题。学生可以选一个活页的化学笔记本用于整理,作为错题归因本,应确保笔记本的页面足够清晰,可以灵活地增加和删减页面,方便后续的整理和复习。一般来说,需要学生每周对错题进行整理和归因,每个阶段性的起始考、月考、期中考、联考等考试,都应及时进行错题整理和归因。学生考前可以用错题归因本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做到温故而知新。
比如在书写微粒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时,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要求是价电子排布式还是电子排布式,没有注意到题目要求的是电子排布式还是电子排布图。出现这些错误,往往出于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对题意理解错误或解题思路偏离。二是概念混淆。学生对某些概念理解不清,容易将相似概念混淆,导致解题错误。三是缺乏解题技巧。部分学生虽然理解了基本概念和原理,但在解题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方法,导致解题失败。四是粗心大意。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因看错题目、计算错误等原因做错了题。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些概念。比如: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和同一种物质概念的辨析,高分子、超分子和大分子的区别,消去反应、取代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以错题明确思维痛点
在化学复习中,学生常常会做错题。这些错题不仅反映了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面对错题,不能只是就题论题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应该找到学生思维的痛点,重点关注再次遇到这类问题时如何从思维模式上建立起合理的思维路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整个高中三年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真正能接触到、真正动手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少,即便是做过的实验也不一定和考题中的完全一致,学生遗忘的概率也比较大。
教师应通过分析明确错因,有的学生单纯就是考试时间不够用,会做的题目因为时间不够而错过了。针对近年高考卷中化学实验考查力度加大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欠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本中的实验出发,逐一梳理课本实验,整合近五年来各省份的高考真题,搞清楚每一步反应设计的原因,将这些机理迁移到我们遇到的新情境中去。
以错题探寻学习原点
要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避免陷入单一的思维模式。通过收集类似的新题,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通过思维训练,开发灵活的思考方式。
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让学生把若干张试卷收集在一起,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只回顾一类错题。例如在模拟卷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类高频错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陌生有机化学物质的性质判断、元素周期律的运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设计表格题等。教师应让学生先分门别类地收集自己的错题,找到各自错误的原因。教师则根据作业和试卷的批改情况,分析学生错得较多的内容,梳理做成PPT和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这样从“学生线”和“教师线”两条线入手,通过“教师线”的梳理可以找到学生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共同讨论的形式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高效地复习提升;通过“学生线”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找到个性化的错误,点对点地复习提升。通过对思维方法的训练,如归纳、演绎、类比、反证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在考试中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安排限时训练。比如有90分钟的全时长完成试卷练习,也有只针对选择题或是非选择题的不完全时长练习,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定制不同的基本时长;还有针对某项大题的15分钟或10分钟的限时训练,当场讲评,且当场再进行一次相同类型的限时训练。这样通过多角度的限时训练,让学生明确不同题目需要的时长,怎样的题目什么水平层次的学生可以放弃,从而用相同的时间赢取更多的分数,让学生拥有考试的主动权、把控权。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错题再以题目的形式打印出来,以作业或是考试的形式让学生再练习。我们大多数是以专项练习的形式给学生练习,也有编辑成试卷的形式。通过这样的练习和考试,学生发现自己做题能力得到了提升,错题越做越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四明中学化学教研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