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语文:围绕错题开展高质量备考
程立海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领秀校区高三年级的教室灯火通明,学生在上晚自习。本版图片为视觉中国供图

    ■聚焦高考错题复习·学科指导

    在高考复习中,师生都应该充分认识错题的重要性,进而切实利用好、发挥好错题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为高质量的备考做好功课。下面,以语文学科高考复习中的错题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错题是知识的盲区

    复习是对既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温习与重现,具有温故知新的作用。学生在复习中依然会反复出现错题,一定要分析原因:如果是粗心所致,就要养成仔细、认真、精心的习惯与良好品质,克服粗心大意;如果是对所检测的知识点或内容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理解、没掌握,对这种“知识盲区”就要及时地补差补缺,确保今后不再因此而再错、再失分。如2023年12月上海市的一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之前遇到过的“积累运用”题:

    《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兼具《诗经》“风”“雅”的特点,这个评价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既是对所学古诗文知识点积累情况的考查,又是对“风”“雅”特点的理解与运用,二者缺一不可。

    再如下面这题:

    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宴会上威逼利诱石守信等大将,迫使其交出兵权。

    B.没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C.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处处忍让廉颇,廉颇得知真相后,背上荆条,主动向蔺相如请罪。

    D.曹操虽然兵权在握,但不愿背上篡汉的罪名,只享有权臣膜拜之礼,最终放弃了称帝。

    作答本题,在知识要求上,就必须知悉:1.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中提到“威逼利诱”,主要是通过人治与利益交换来达到目的,不属于礼治,故A错误;2.廉颇负荆请罪,更多是因为得知真相后自感惭愧,长期教化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部分错;3.曹操更多是迫于舆论压力才不愿意称帝,并不是主动服膺于君臣之礼,故D错误;4.曾子属于主动服膺于传统的等级秩序,故B正确。

    以上各个选项中所包蕴的文学和历史方面的知识点,都在名著《乡土中国·礼治秩序》、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历史书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中,考生只有对此心知肚明,方可给出正确的选择。可见,知识的盲区,是导致做错题的重要原因。

    对策:复习时,不仅要依据考纲,做到全面复习,不留死角,而且同时,对出现的知识盲区,一定要查遗补漏,并经常性提及、复习和检测,以引起高度关注,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的熟练度。

    错题是复习的难点

    复习中的题目之所以会成为错题,说明这一知识点是难点,个中道理不言自明。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避免。例如在一次复习考试中,我们选了清代钱大昕所写《记先大父逸事》一文,其中有这样一题:

    从通常的对偶知识看,第③段列举的词句不构成对偶,但钱大昕祖父给出了富有创见的解释。他的解释给你带来哪些新知和启示?

    该题错的学生比较多,通过研究发现导致出错的直接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筛选、辨析出文言文中双声叠韵的对仗,以及句内虚与实构成的对偶。这道题非常突出地暴露出学生在这个知识板块上的欠缺与不足,成为知识的难点、作答的拦路虎。而一部分掌握了这一知识难点的学生,则能够选出正确答案。

    对策: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了高考命题重点及命题的依据和逻辑;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讲解与练习巩固,稳扎稳打,攻坚克难。

    错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重点,也是复习时命题、做题、考题中遇到最多的内容和知识,出错的概率就高。例如不久前我们复习做题时出现了社科类文本的内容,是由两则内容关联的短文(节选自阎云翔《多元化:心态秩序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军《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心态秩序的维系》)与《乡土中国》中有关内容组成的一道题:

    “躺平”“内卷”是目前颇能反映社会心态的高频词,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请就此现象阐述建立“心态秩序”的必要性。

    从本道试题来看,具有这样的显著特点:1.整篇阅读题由两则或三则内容关涉的内容组成。2.与课内的文章或是名著阅读有关联。3.与当下社会现实、现象等紧密联系。4.需要运用所学理论、原理等作出理性、客观的分析,阐述道理,做到以理服人。

    这类试题既考知识点,又有灵活性,是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必备知识等的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部分学生对这样题型的答题技巧、方法掌握得不好,答题就显得捉襟见肘,出现了错题现象。

    对策:储备应有的知识;建立和打通课内与课外知识、能力的关联和迁移;对错题进行反思、总结;趁热打铁,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