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在调查研究中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
罗贤宇 刘源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他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也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殷切期望。“自找苦吃”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作风,更是“大思政课”实践育人过程中启发和引导新时代青年开展调查研究的强大精神力量。

    根植“自找苦吃”的意识:在调查研究中勇担使命

    新时代青年是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而调查研究作为一堂在社会中讲授的“大思政课”,可以帮助青年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社会。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启发青年在调查研究中根植“自找苦吃”的意识。

    首先,突出教材与教学案例素材的典型性、实效性,引导青年在职业选择中树立“迎难而上”的意识自觉。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此,要充分激活思政课教学内容,引导青年通过调查研究明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奋斗方向,将“自找苦吃”的意识融入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其次,要着眼于培育开阔视野、责任意识,筑牢青年在强国建设中“艰苦奋斗”的使命担当。办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必须立足我国客观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调查研究的特点规律,使青年在调研过程中获取为强国建设奉献的不竭动力,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最后,聚集和优化全时空领域教学资源,指引青年在民族品格中汲取“苦尽甘来”的奋进力量。“自找苦吃”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涵养出来的独特精神和文化气质,与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所坚持的攻坚克难精神一脉相承。“大思政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教学资源,引导广大青年接续中国共产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新时代青年之所以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深入而真实的调研情况,原因之一在于“大思政课”理念的全面落实以及新时代思政教育阵地的系统构建。

    一方面,要“身入”基层,调查研究来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大思政课”充分挖掘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社会生活讲好思政课。人民群众处于改革、发展、生产的最前沿,最直接参与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对问题感受也最深,但人民群众的很多想法通常不会在正式的场合以公开的方式讲出来,要求青年在开展调查研究时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深入基层同群众面对面坐、心贴心聊,在自身思想更加靠近群众的同时赢得群众信赖,打开调研局面。另一方面,要“心到”基层,调查研究服务于人民群众。通过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深化青年对调查研究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强调青年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旨归,把群众意见真实全面地集中起来,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科学分析问题、去伪存真,依靠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素养科学分析群众所面临的各类难题,从而提出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符合群众利益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增强“自找苦吃”的本领: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

    如何确保青年开展调查研究时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从“大思政课”建设角度而言,就是要聚焦实践培育创新人才,使青年具备“自找苦吃”的工作作风,增强“自找苦吃”的能力本领,抓住规律、解决问题,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察实情、行实政、施实策、出实绩上。

    首先,崇尚实干,调查研究要吃躬身实践之“苦”。调查研究必须坚决抵制怕苦怕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敷衍了事。青年要通过实际调查充分获取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敢于冲破束缚思维创新的枷锁,做到“服从”不“盲从”、“唯实”不“唯人”,通过研究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其次,力戒空谈,调查研究要吃笃行致远之“苦”。“大思政课”对青年开展调查研究的指导性意义在于,强调提前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对要解决的问题、要接触的对象、要优先考虑的重点、要采取的方式等,抓纲举目、做好定向统领。同时调研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要多深入现场、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做到调研一程思考一程,形成科学的思政调研实践成果。最后,精准发力,调查研究要吃善作善成之“苦”。要通过“大思政课”培养青年在调查研究中坚持“善始善终”和“善作善成”的态度,结合客观实际和主观思考,采用合理的调研方法,在精准研判形势、精心设计方案、精细谋划实施、精确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使调研既出成果更出成效。

    (作者罗贤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源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特质及其践行机制研究”[21CKS034]阶段性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