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
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白杰 孙延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高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领方向、凝心聚力、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非学历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作为育人基地、人才高地及文化重地,应当自觉承担非学历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办学主体,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管人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优势学科,融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推进非学历教育价值引领,在非学历教育学员中厚植“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交大校训的精神底蕴,弘扬“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交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唱响新时期“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交大人共同价值追求主旋律,助力非学历教育思政育人见实效。

    夯实基础,明确方向

    非学历教育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服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载体。高校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学历继续教育一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向问题、目标问题,自觉把非学历教育学员纳入学校立德树人的总体培养目标。学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干得好是真本事”,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通过汇集学校和社会优质资源,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守好非学历教育思政育人阵地。

    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立“全球创新研究院”,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设计创新,探索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学校在“双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专家智库优势,学院与计然集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共同服务“3060”目标任务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引导下,依托双方品牌和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双碳”领域的综合研发服务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计然碳中和研究中心”,聚焦“双碳”领域的产业创新、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为地方、园区和企业提供“双碳”解决方案,服务地方、园区、企业“双碳”目标任务落地和创新发展。

    举办“聚合力·育英才·创未来——2023年国际化产教融合与创新育人研讨会”,围绕国际化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元模式、教学资源的在地国际化、高技术人才的能力培养等主题展开研讨。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和开展合作等方式,推动国际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为高技术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探索新模式与新路径。

    创新载体,开阔视野

    非学历教育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内为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提供继续学习或培训。高校非学历教育既要对学员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再次充电”,又要对学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职业精神等进行教育、引导甚至重塑,并最终促进学员在德、智、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始终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任务,不断创新非学历教育载体,在抓实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同时有效开阔学员的视野。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学院举办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成立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与新能源企业及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学院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绿氢领域的科研优势,汇聚绿氢供给侧与需求侧全链条资源平台,打造东西部新能源产业融合中心,形成绿氢产业发展的智库,最终构建全球绿氢产融创新解决方案。

    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学院联合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等共同举办“2023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同时发布五大文旅课题和相关研修项目,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充分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及市场化发展,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提供知识技术支持与交流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东西部中小企业家交流、服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学院组织了“2022—2023年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长三角班、贵州班、上海班合班研学课程”,在提供专业、实用的“公司治理与内部管控”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走访南通六大产业标杆同学企业,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学员创造一个跨区域、跨行业的互动、碰撞、借鉴、交流的机会,使学员们不仅收获了更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感悟,也促进了东西部地区企业家的交流、助力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实教学,提升实效

    非学历教育学员的社会性较强,他们受到不同文化思潮及社会现象的影响更多,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更应加强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力争在多元中求统一、在多样性中求主导,教育引导非学历教育学员坚定政治方向、强化道德修养、树牢职业理想、践行职业精神,以实现业务素质、思想素养、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学院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创新培训项目策划与设计,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市场拓展、课程设计、项目运营和质量评估,建立全价值链培训体系,致力于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恒,人恒我特”的培训课程,强化培训质量,全方位提升培训实效。

    学院实行教学制度与教学流程相结合、教学运行与教学监督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项目的实施,再到教学评估的反馈,进行全过程管理;从授课师资、在读学员、班主任、教学督导等多维度对教学运行整体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共同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学院积极响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合上海交大的深厚学术力量,汇聚专业稀缺资源,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组织“产业学堂公开课”,链接金融界知名专家和各行业企业家,以实现产业创新为目标,以激发企业家内在动力和价值创造为核心,打造金融行业和实体企业的零距离交流平台,培养更多既能讲好中国故事又能为世界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和解决方案的多元化产业人才。

    学院举办“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专项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移动教学”的方式,助力提升河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能力素养,拓宽名师的视野和思路,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转换为工作实践,真正达到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不断推动和开创名师工作室新局面。学院举办上海民建对口帮扶地区教师培训班,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学习评价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作业设计的转变等,从心理学角度讲述情智共生的教育课堂,启发学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讲授上海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加深了学员们对教研的理解,内容可操作性强,助力学员们改进教研机制、提高教研水平。

    面向非学历国际教育学员,学院推出一系列彰显交大元素的课程思政,包括但不限于体现交大精神的“校史校情导入课”“新时代北斗精神”“洱海治理”等主题课程,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交大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打造队伍,积聚力量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响应时代召唤,要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和学校故事,不断增强师生的精神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高校应重视对教师队伍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成长环境,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师工作队伍。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持续拓展教学师资队伍,广揽海内外名师,构成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域的教学师资队伍,充实学院师资库。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一课一评”“一师一评”的课程评价体系,稳步提升和改善教学质量。

    学院常态化组织“非学历教育的探索与分享”专题交流会,以终为始,教学质量管理始于用户需求,并以是否满足学员需求、是否为学员提供价值为衡量标准。教学质量管理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精准整改。项目团队的管理能力会在每一次迭代中精进,有助于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培训课程。

    学院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在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和成果,面向高校(含高职院校)教学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开展高校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助力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教学能力,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学院成功承办了“立足交大‘双一流’建设,服务校内各职能部处”职业赋能系列培训项目,所制定的课程方案既考虑了实际的业务需求,又关注到了教师们的职业发展和团队凝聚,强化了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优长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助力各职能部处打造与世界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效能管理服务团队。

    学院以推进落实“党建+”项目为抓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辐射面广的主题党日活动,努力构建非学历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金课”体系,以信息化建设助力管理服务效能提升,搭建非学历教育监督管理反馈校正机制体系,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链接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助力非学历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学院积极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传承和弘扬学校崇尚体育的文化传统,持续推进健康校园建设。举办“运动作伴,健康同行”首届教职工运动会,进一步增强学院整体员工身体素质,活跃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展现学院集体大家庭的风采。举办“寻根广富林,奋进新时代”秋游活动,增进教师们对上海的了解与热爱,加深教师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爱国担当的情怀。

    (白杰 孙延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