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
如何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刘建 李帛芊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是教师发现、感受、体验、评价与创造美的实践与精神活动,既体现出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对美的追求,又包含教师职业角色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教师应追求良善,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从黑暗、扭曲、颓废中找寻光明。良善与崇高是人性的至高理想,是教师审美的追求,使教师求真、求实、求善,让教师感知生命中的美,并向学生传递爱与美好。

    教师审美并不只是教师自身对美的感知与发现,还会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育人活动,正视学生发展中的审美需求,有助于构筑优美的隐性课程与审美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教育实践是教师审美的源泉,教师审美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育人活动中,教师接触到众多潜藏的美,经过滤后,与教师的审美基础、审美经历、审美取向等结合,在实践中形成美的新感受与新认知。教育实践为教师审美提供了素材与空间,教师审美发生在教育实践中,也会随着审美水平的发展反作用于教育实践。

    在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教师的审美能力与品位自然得到提升。教师审美还能唤醒教师对美的感知,引导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的美,不仅有利于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然而,当下教师审美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功利化使教师在审美判断中掺杂功利性成分,高雅的审美滑向市侩与庸俗。价值取向功利化会让教师曲解审美的价值,丧失自主审美的权利与自我判断的能力。二是审美土壤贫瘠阻碍教师审美教育性的实现。审美的发生需要适恰的环境,在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下,教师从周边环境获取审美资源的难度较大,缺乏审美氛围与审美素材。这不仅会阻碍审美活动的发生,还会制约教师审美的深度,使审美止步于浅表。三是审美活动孤立使教师审美脱离生活实践。教师审美被部分人看作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高深的存在,只能存在于特定的审美领域。这种偏狭的认识导致审美活动孤立,削弱教师审美的生发基础,使教师难以在育人与生活中主动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四是审美知觉匮乏制约教师审美的引领与提升功能。审美知觉是指教师感知、发掘潜藏美的能力,能够在后天的培养与引导中得以提升。受限于庸俗文化影响,现实中很多教师明明具备足够的审美基础与能力,却因缺乏感知、发掘潜藏美的能力,造成“有米而不知炊”的现象。审美知觉匮乏会限制教师感知美,难以发挥教师审美对教师发展的引领与提升功能。

    鉴于此,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须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是澄清审美价值,摆脱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裹挟。澄清教师审美的价值需要将教师审美的益处呈现给公众,在观念上扭转大众的偏见。提升教师审美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寻找美、欣赏美与创造美,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埋下审美的种子,还能够发展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学效果,赋予人文关怀能力,缓解职业倦怠。摆脱功利主义价值观裹挟需要调整当下的教师教育模式,围绕教师审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应淡化目的,以非功利的原则展开,甄选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瑰宝组成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审美规律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主动探索、自主表达;改革评价方式,从审美视角出发来看待审美,用审美尺度来衡量审美。

    二是营造审美生发环境,破除审美发展中的阻碍。营造审美生发环境需围绕教师需求展开,满足审美生发的基本条件,推动教师的个人追求迈向崇高与自我实现。这需要增进对教师的理解,重视教师诉求,提高教师待遇,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使教师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与职业尊严。要认识到发展教师审美对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与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更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减少非教学事务对教师的干扰,鼓励教师感悟、探寻美,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还要探究教育评价新路径,拓宽评价维度,明晰发展教师审美之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破除教师审美发展阻碍。

    三是打破审美孤岛,强化教师审美的前瞻性引导作用。审美不存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打破审美与教师间的隔阂需要二者双向奔赴。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审美对于自身专业成长与个人生活的意义,以积极的姿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另一方面,教师审美的研究也要做到“顶天”与“立地”,兼顾理论发展与教师实践。既要不断发展教师审美理论,也要在研究中坚持教师本位,引导理论服务教学实践,立足教师知识与能力基础,降低审美的认知与实践门槛,缓解教师对审美的畏难情绪,让教师审美走下“神坛”、融入生活,更好地发挥前瞻性引导作用。

    四是祛除流俗影响,唤醒教师的审美知觉。社会中的流俗会阻碍教师审美发展,祛除流俗影响的目的在于减少其对教师审美能力的侵蚀,唤醒教师对美的感知。祛除流俗侵蚀需要兼顾“驱邪”与“扶正”。“驱邪”意即发展教师审美要抵制流俗影响,甄别对待流行文化,审慎对待外来文化,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扶正”则强调用高雅文化对抗社会流俗,用良善与崇高引领风尚。教师要明辨美丑,追求良善,保持对美的敏感,唤醒潜藏的审美知觉,主动体悟生活中的美。

    (作者刘建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帛芊系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