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物流管理学院管理专业以建设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有利契机,瞄准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强劲需求,赓续学院运筹学40余年历史底蕴,探索出“一核两翼三驱”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核”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发展“立骨”;“两翼”即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理论水平、实施产教融合工程锻炼实践能力,为学生发展增肌、造血;“三驱”即坚持全生命周期视角,从“源头—过程—界面”设置人才培养“三级火箭”助推机制,为学生发展赋能,从而以“人的现代化”助力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
“立骨”:突出价值引领,实现多元目标同频共振
基于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融入思政元素,推进专业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养)和思政目标(国家认同、职业精神等)同频共振。曲阜孔子故里和儒家文化是山东在文化资源和文化建设上的独特优势。物流管理专业厚植人文底蕴、融入立德树人“红色”基因、彰显儒商精神“亮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专业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通过开设国学课程、沂蒙精神与物流专题讲座、“行走中的课程思政”等教学活动,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
“增肌”:注重知识传授,探索“教研竞”强化路径
以“教”字塑引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情境模拟、任务驱动、T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做到教学相长;在“课前导学、课中互学、课后自学”三个阶段,发布角色扮演的实训模拟教案,明确“成果展示”学习要求。教师对比课前数据评析专业教学带给学生的增值效果,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以“研”字厚基础。将国内外运筹学和港口物流的新成果纳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凸显运筹学学科优势和服务地方特色,提高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学术性和针对性。以企业不同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知识为引领,邀请行业专家共同研讨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绘制与岗位需求相映射的课程知识图谱;加快数字化教材、实务系列教材、实训模拟教案、特色教学案例等的研发,推进知识学习模式向研究型、创新型迭代升级,以教研相长锻造厚基础的物流人才。
以“竞”字强激励。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院着重培养管理类人才的竞争思维和竞合意识,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做时代新人。在学生激励体系设计方面,每年物流管理专业都要参加各类省部级、国家学科竞赛,强化“以赛促学”;发挥“榜样的力量”,每年举办系列论坛及颁奖盛典,促成知识内化与迁移。
“造血”: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学校+”结对子
破解人才培养理论比重过高、实务操作少的困局,强化产教融合。先后与山东港口集团、山东高速物流公司、京东物流、中创物流集团等港口物流企业和物流平台“结对子”,建立了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协同创新的常态化、制度化合作机制,不断构筑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摇篮和基地。同时,结合国家战略和物流行业发展新需求,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相协同的新商科人才熔炼机制,打造“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不断完备物流管理人才的核心应用能力结构。
“赋能”:聚力三级助推,造就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人才培养既要有内生动力,也要有外在推力。源头上赋予理想动力,由学业导师、博士班主任、企业家共同会诊,拟定个性化的生涯发展学习策略。过程上强化复合动力,结合地域优势做强港口物流、机场物流、冷链物流等领域;建设课程思政示范学院,组建教研团队、竞赛指导组、学生科研训练课题组等,推进课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技能竞赛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线上与线下课程、主学位与辅修学位的“七融通”工程,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吸纳社会力量,与知名企业、行业专家组建“订单班”“师徒班”“回炉班”等,助力学生向职场顺利过渡,提升学生向上“加速度”,扶上马再送一程。
面对新的历史契机,学院将不断优化“一核两翼三驱”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价值维、知识维、能力维和动力维的有机整合。更加注重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成果导向,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模式及经验借鉴。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刘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