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双螺旋 三维度”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
——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双优计划”建设探索实践
杨鹏飞 王丰生 苏渊 王永义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新时代新任务的困难与挑战,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育人答卷。学校在“双优计划”建设中,精准把握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双螺旋结构”育人模式和“开放贯通融合”办学模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个能力,以有解思维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构建“双螺旋结构”育人模式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旨在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为此,学校不断探索多样化发展新路径,由原来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升学和就业并重”,学生毕业升学逐渐成为主要选择方向。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为学生提供全面成长和继续升学两个方面的多样化成才服务要求,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办学形式,构建“双螺旋结构”育人模式,既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满足学生高质量升学就业预期发展需求,畅通学生继续升入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通道。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高质量升学就业两大任务作为“双螺旋结构”中的两个育人主链条,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一个主链条,以学生高质量升学就业为另一个主链条,深化“三教”改革,提升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水平。两个主链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这条轴线,目标一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组成“双螺旋结构”育人模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创建“1+2+N”育人体系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不仅是学校“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校积极落实“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总体要求,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成人,坚持系统思维,将学生全面成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创建了“1+2+N”育人体系。学校制定了“四元五位三协同”创新育人总体方案,从培养目标、工作措施、实施路径三个方面系统规划,提出“铸魂、强技、助才、培创”四元结构培养目标,落实“教学、文化、活动、环境、管理”五位一体工作措施,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路径,构建学校创新育人的整体框架。学校从学生学习成长和教育教学组织实施两个维度创建育人体系。学生学习成长方面,设计学生全面成长的培养考核评价系统,搭建学生全面成长的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在教育教学组织实施方面,制定十二大行动方案,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社团、文化、军校教育、“双创”教育、家校共育、校企协同等行动方案,通过落实行动方案,确保五位一体工作措施落地见效,构建起“三全育人”新格局。

    深化“三教”改革,服务学生高质量升学就业

    学校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实施教师“643”能力提升行动,即围绕教师提升思政、教学、教研教改、信息化应用、专业建设、团队创新合作6种能力,瞄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4个教师发展层级目标,实施师德塑造、师能拓展、名优培育3项工程,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围绕德育活动校本课程化、基础课程分层标准化、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化、拓展课程活页化、精品课程在线数字化“五化”深化课程改革;围绕教学设计差异化、过程阶段化、方法实效化、手段信息化、评价多元化“五化”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转型发展,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升学就业比例达到95%以上。

    强化师德师能,实施“三名工程”,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好教师队伍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平衡问题,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进“三教”改革的关键所在。学校制定了《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学校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遴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总体上构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框架。实施师德引领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铸牢师魂。实施师能提升工程,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由“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高质量升学就业并重”,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实施名优培育工程,培养一批学校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打造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和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人才,吸引职业教育优秀人才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吸引企业技术人员走进校园,建立“大师工作室”,指导专业和实训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专业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学校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包头市“两都建设”战略布局,调整专业设置,打造“大机电、大交通、新能源”骨干专业群。围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综合高中班、对口高考班、中高职贯通班、企业冠名班4类教学模式。围绕分类型、分专业深化课程改革,重构课程体系,逐步实现育人课程内容校本化、公共基础课分层标准化、专业课技能模块化,制定9个公共基础课校本化分层教学实施标准,建设14门在线精品课程,成为首批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实验学校。按照“岗课赛证”综合培养要求,立足生产实际,结合“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大赛,引进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引进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形成技能模块化的专业课程,按照生产流程设计教学流程,尽可能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不断缩小专业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的差距。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学校精心打造的课程体系想要切实生效,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向课堂要质量。学校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从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针对学生学情、学生升学需求、专业要求等情况,按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的要求,立足于行业企业,研究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实施分层教学。规范教学过程,科学合理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学,注重充分发挥课前和课后的作用,依托信息化为教学赋能,开展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由教师灌输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式,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引入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形式,采用多元化生动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增强教学实效性。

    创新“开放贯通融合”办学模式

    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模式改革。学校与北京中联航投集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分公司合作,秉持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成立“包头通用航空产业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企业已投入260余万元建成了航空服务实训基地,航空服务、无人机专业开始招生,已开展社会化培训,完成了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值机岗人员岗前培训并安置上岗。

    深入开展“中高企”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致力于构建校企共同体,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形成中高企“六共同”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打造教学团队、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共同进行教学评价,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北京云豪集团投资200余万元与学校共建商用车实训室,江苏杰士德集团为学校投资60余万元建成机电一体化PLC实训室,“中高企”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渐行渐稳、走深走实。

    创建行业性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立足自身专业基础,围绕航空产业、光伏产业、无人机产业等行业,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合作,建立行业性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高度匹配,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研究制定行业内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标准、课程体系、教育培训模式,为企业提供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积极参与适用技术生产应用,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教学,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课堂搬到车间里。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提升学校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动政行企校协同发展。强化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发展机制。学校与固阳县政府部门合作,依托固阳县公共实训基地设立山北地区分校,建立山北地区技能实训基地和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培训考试基地,为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为农牧民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学校先后与山北地区各旗县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工业园区、行业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政行企校”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开放办学,下沉课堂,技能下乡,送教上门,延伸学校职业教育链条,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优势,探索区域化合作新途径,实现政行企校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学校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学生技能比赛三等奖3项,自治区级班主任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在全国首届无人机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学校提质培优项目和“双优计划”、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化培训完成6900多人次,学校获得“国家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学校”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学校将持续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努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杨鹏飞 王丰生 苏渊 王永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双优计划”建设探索实践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2/21/08/ZGJYB20231221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