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期四个月的科特迪瓦职业教育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师资培训在学校举办 |
|
学校美国留学生在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剪纸课程 |
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事关民生就业和经济产业链安全,与产业全球化相伴相生,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响应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要求,将“国际化”和“融合化”“智慧化”聚在一起,形成“三化”发展办学战略,不断提高站位、开拓格局、提升标准、争先进位,“三船”齐发,扬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蓝海”,驶向高质量办学、快速发展的新航程。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区位优势“借船看海”
坚持“开门办学、为我所用”,先后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06所院校(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聘请9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组建海外职业教育实训研发团队,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研究基地等16个专家工作室。引进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德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并立足国情、校情进行本土化融会贯通,成功建设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于荷兰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项目教学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在全国百余所院校推广;与新西兰国立中部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连续招生14年,成功入选山东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充分挖掘青岛市对德工作优势,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合作设立国内首批高职层次非独立法人中德合作办学机构之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德学院,打造中德合作交流“桥头堡”。作为中新职业教育示范项目教师培训基地,四次在青承办“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研讨会”。
助力产业“走出去”布局,着眼企业需求“随船出海”
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立足学校智能制造、数字装备等优势专业群,与海尔集团联合成立海尔中央空调全球物联服务学院,为企业培训海外员工800余人;与赛轮集团共建东南亚海外教学基地、教师研修基地、学生实习基地,为企业培训越南、柬埔寨员工50余人,并就进一步拓展欧美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达成新的合作意向;与中誉集团共建迪拜中文导游培训基地,与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共建刚果(金)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北方矿业校区,与万华化学集团在“青职—万华产业学院”框架下成立匈牙利应用化工海外培训基地,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设立“中文+职业技能”海外教学基地,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加蓬培训项目,为“走出去”企业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利用在校内建设的不同国家文化体验室,创新“课堂教学+企业实训”职业汉语教育模式,推动“文化出海”。截至目前,已接收培养来自美国、韩国、加拿大、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2000余人。
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建设,强化使命担当“造船闯海”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政策保障下,学校以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汇聚境内外高水平人才和产出高水平教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持续推动“技能+标准”教学资源“走出去”,逐步实现从“看海”到“出海”再到“闯海”的加速跨越。受邀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第五次会议,并作《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主题发言;承办新专业教学标准视域下职业性日语教材建设培训暨第三次中日职业教育联盟会议,入选中国(山东)—东盟职教产学研基地首批成员单位,“中文+环境检测技术(初级)(英语版)”项目获首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立项;建设被中国以外两个以上国家认可使用的国际化课程、专业标准17项。截至目前,中新合作办学专业所有中方教师均具有新西兰培训研修经历,7名教师取得新西兰高校教师资格证;青德学院11名教师具有德国培训研修经历,超过50%的教师参加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活页式教材开发、西门子工业技术证书等项目培训。
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应时而动,乘势而上,按照《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确立的“四点一线一面”总体布局,从服务国家战略、共享优质资源、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对接国家战略、地方所需,努力发挥“双高”专业群及其他优势专业所能,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突破,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青职样板”;进一步丰富教育供给,依托中新职业教育示范项目教师培训基地、东盟职业教育产学研基地,加快推进“班·墨学院”建设,积极为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助推我国职业教育全面开放新格局贡献“青职方案”。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秦青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