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描二维码看更多内容 |
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31日在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时强调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自1956年建立以来,历经60余年发展积淀,其教学水平与规模都已跻身世界前列。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过程中,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承担了北斗精密定轨和卫星数据处理方面的大量科研任务,发挥了“武大人精确定位了卫星每个瞬间位置”的重要作用,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
注重课程思政引领,培育一流测绘人才。测绘学科从创建之初,就将培养优秀测绘人才视为神圣的使命,主张最好的教师到教学第一线。武汉测绘学院首任院长夏坚白院士虽身兼要职,仍长期为本科生讲授天文学课程;一级教授王之卓院士多年给学生授课,许多学生听他讲课后深深爱上航测专业。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测绘学概论”更是展示了“六院士,一门课”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24年的坚守与传承。院士们用渊博知识、开阔眼界、深刻见解,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对测绘学的热爱,献身祖国测绘事业。
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涵育师生科研报国情怀。服务国家战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是测绘学科几代人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目标,也是学科文化的重要内涵。这一文化传统彰显了测绘学科代代相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学科“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也成为学科跻身世界一流的重要原因和强大动力。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团队倡导“读书、思维、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到学科交叉前沿刻苦攻关,师生接力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动了我国卫星遥感测图从有控制到无控制的行业智能化变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打造校外实践第二课堂。针对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测绘学科特别重视教学实践和实习。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汉测绘学院就在湖北建立了3个教学实习场地。而今,武汉大学测绘相关学科纷纷成立众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与相关企业合作,广泛开展校企协同育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每年组织全国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联合野外实习,考察数千公里沿线典型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及生态环境问题。跨区域联合实习融合各基地的路线、项目、师资等资源,改变了以往地理专业以定点实习为主的做法,让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锻炼。
坚持开放融合理念,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通过完善“请进来、送出去”工作,形成了双向交流、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校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建立了学分互认、可同时获得两所大学双硕士学位的培养机制。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暑期学校,是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思维的有益探索。国际交流显著提升了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学生有机会利用国外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开阔学术视野,大幅提高科研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
(整理者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