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董天策 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
新闻回放
近期,全国多地高校开展了学风建设活动,部分高校加大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现象的检查力度。针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问题,有的高校规定学生多次犯规可能需要家长来校“陪读”。
主持人语
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教育不仅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而且快速从大众化教育走向普及化教育。学生素质差异日益明显,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部分高校的学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良好的学风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与规范作用。而学风建设不仅需要思想引领,还需要实践智慧。这一组评论反映了大学生的深刻思考与真知灼见。
青年说
高校严抓“前排率”“抬头率”等指标,或许提升了管理效率,却也容易让工具理性僭越价值理性,形式主义替代教学改革,无法触及学风建设的根本。打开思路、切中要害、系统发力,才能让学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抓学风建设,首先要让学生丢掉迷茫,明确学习目标。新生入学,学院应请专任教师、业界专家、高年级学生与毕业校友等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学习方法、能力要求、职业规划等有充分了解。在日后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等应及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状态,使他们明确人生追求,找到努力方向。
课程质量的提升是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理想的高校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修炼授课艺术,改变照本宣科的讲授模式,尝试探究式、研讨式、对话式等多种授课方式,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学得好,还要将目光放在课堂之外。学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与创造欲。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教师加强赛前指导,并对获奖学生给予适当奖励;根据学科专业特色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如学术沙龙、读书会、工作坊等。让学生在竞赛比拼、成果创造和知识分享中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学的内生动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高校学风建设不能受困于量化指标与形式主义,在抓住根本、系统发力的同时,也要检视成效、及时调整,使教与学进入良性循环,让学生在良好的学风中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完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