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把好学风建设的“方向盘”
赵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主持人:
董天策 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新闻回放

    近期,全国多地高校开展了学风建设活动,部分高校加大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现象的检查力度。针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问题,有的高校规定学生多次犯规可能需要家长来校“陪读”。

    主持人语

    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教育不仅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而且快速从大众化教育走向普及化教育。学生素质差异日益明显,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部分高校的学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良好的学风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与规范作用。而学风建设不仅需要思想引领,还需要实践智慧。这一组评论反映了大学生的深刻思考与真知灼见。

 

  青年说

   学生不愿坐前排的背后,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一些教师备课敷衍、教学方式单一等客观因素。值得深思的是,学风的根本究竟是什么?仅仅依靠制度约束能抓好学风建设吗?学风建设到底应该抓什么?

    开展学风建设,首先要弄明白学风的根本究竟是什么。仅将学风理解为学生层面的行为表现,是对学风内涵的认知窄化。把握学风内涵可以从外壳和内核两方面入手,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是学风的外在表现形式。实际上,学风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共同构成的学习风气,是一种主体自发的、稳定的精神风尚,这才是学风建设的根本。

    学风建设不能只抓制度,激发主体内在的自觉才是关键。“坐前排”是高校在制度层面加强学风管理的举措,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参与度。然而,从制度上约束学生,依旧是初、高中管理模式的延续,只是治标,并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风建设还是要从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抓起,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风建设不能只抓学生,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但优良的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教师、高校的共同努力。即使学生听从制度安排全都坐在前排,但若教学水平跟不上,也会慢慢浇灭学生坐前排的热情。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立德树人,言传身教,以教风促学风。同时,高校也应发挥好引领作用,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正确把握学风建设内涵,更要在行动上“去刚存柔”,掌握好学风建设的“方向盘”,从而让高校学风建设落到实处,走向深处。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