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风雨兼程、弦歌育栋,九十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以下简称“万泉小学”)始建于1933年,如今已走过九秩芳华。九十年来,一代代万泉人秉承着振兴教育的初心使命,在探索中成长、在曲折中前行、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在北京市海淀区谱写了一所九十年老校的教育新篇章。
筚路蓝缕 兴办育人学校
九十年艰辛求索,九十年弦歌不辍。1933年的万泉小学只有一座简易的校舍、两个教学班和为数不多的师生,历经九十年的发展,在党和政府部门的关怀下,在历任学校领导的励精图治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成长为一个含万泉小学(万柳校区、小南庄校区和曙光校区)、星火小学的跨学区、多法人、多校址的混合式教育集团,拥有118个教学班、5300多名师生,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海淀区较大规模的小学教育集团之一。
1984年9月,学校的少先队员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万泉河附近多家单位排放污水与海淀自由市场和村落居民抛扔杂物、废弃物是造成河水污浊的重要原因,于是一场保护万泉河的行动开始了。1985年7月,北京市相关领导来到学校,为队员们授“万泉河红领巾环境保护小队”队旗,以引起社会对保护环境的高度重视。
办学理念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之魂。万泉小学始终秉承“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自1985年以后紧紧围绕着教育生态建设开展系列工作,先后经历了“环保行动—环境教育—生态教育—绿色教育生态—内涵发展”五个发展阶段,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世界人”为育人目标,将“健康体魄、阳光心态、乐学善思、创新发展”作为校训,在形成高品质幸福万泉教育集团的道路上躬耕不辍、砥砺前行。
尊师重教 传递教育温度
“尊师重教”即为坚守初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有着九十年办学历史的万泉小学,用实际行动传承“尊师重教”,筑就教师成长摇篮。
“没有高水平的教,就没有高水平的学。”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直以来,万泉小学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学校积极推进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师工作团队和成长团队。在学校新的“十四五”规划中,发展性教师评价项目、跨区域教学联动项目、未来教育家成长项目、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项目、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等都围绕教师队伍成长展开,为教师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有力促进、保障了学校教师队伍全面发展。
为了在日常教研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通过校级“玉兰杯”课堂教学研究、学区教研展示、“世纪杯”展示等各种活动固化教师日常的教研成果,鼓励支持教师到全国、市、区高端学科领域论坛及活动中分享智慧,学校的英语戏剧课程、语文数学大单元教学等多项研究已在全国、市、区形成前沿引领态势。
扎实的教科研促进了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学科骨干不断涌现,教师的发展撬动了学生更好地成长。优质师资的影响力也不断向周边及市内外各校辐射,学校骨干教师录制的教育部门“同上一堂课”、北京市区空中课堂等,为全国小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目前学校承担的课题中,国家级别的2个、北京市级的16个、海淀区级的34个。52个课题展现的是万泉人强大的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携手奋进的团队精神。
在教师队伍建设刚性的制度管理之外,学校更加注重对教师柔性的人文管理,用真心切实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用真情打动教职工的心灵。每年春节期间,学校干部走访慰问老领导、老教师,看望生病教职工,为保洁人员送去节日祝福;每年入学季,学校主动与周边幼儿园、学校沟通,积极解决教师子女的入园、入学困难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关心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的5名校医,并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看护和就餐等问题;学校还为教师购置能够适当休息、可为颈椎减压的座椅,开发智能弹性上下班程序……一项项爱心举措,情暖教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当下,爱教、爱校、爱生的敬业精神,博学、善教、乐研的精业精神,学高、功厚、技长的勤业精神,在万泉小学教师群体中蔚然成风。
立德树人 拓展育人广度
凝魂聚气,育人为本;立德树人,至善为先。作为一所有着九十年教育传统的小学,万泉小学始终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实现万泉学子作为“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学校秉承“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通过构建绿色生态课程体系、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和探索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生活力、自主力、学习力、实践力、合作力和创新力,推动万泉学子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一、多彩课程,打造多样化的校园生活
为培养幸福的“泉娃”,学校绿色教育生态课程体系历经“1.0”版、“2.0”版和“3.0”版三个阶段后,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进入“4.0”版,从润心铸魂、启智培能、强身健体、崇真尚美和实践创新五个维度出发,开设了基础课堂、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指向学生的发展——生命、生存、生活、生长,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高生存能力,进而幸福地生活,并实现终身成长。
1.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学生成为实践者。“润心铸魂”的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每天的“红领巾广播”,学生成为播音员,用声音讲述党的光辉事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一个班的学生化身为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主题教育;每次学校的重要庆典,学生化身为导演、主持和演员,在小舞台上绽放大光彩……多彩的校园生活,让万泉学子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体验者,他们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制作PPT、寻找音乐,用演讲、朗诵、歌唱、舞蹈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求真、寻善、向美的实践过程,也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美好校园生活、感受幸福和传递幸福的过程。
2.在学科拓展课程中,学生成为体验者。为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语文团队开发了诗词铃声微课程、课前三分钟演讲和“中秋月 中华情”书法比赛等项目,学生在生活中兴趣盎然地学语文、用语文;英语学科拓展了“英文歌曲大家唱”“我是电影配音师”“未来演说家”等课程,学生在实践中开阔国际视野;数有引力、超脑麦斯、魔方、七巧板、数独等游戏,让学生爱“上”数学;金鹏论坛、OM社团、天文编程、乐高、航模、无线电点燃了万泉学子的科技梦;在棒球、武术、健美操、足球、篮球等一系列社团中,学生的体质在增强;在金帆民乐团、银帆管乐团、金孔雀舞蹈团、童声合唱团、话剧社、篆刻、颖拓艺术等的熏陶下,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提升;劳动月、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课程,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3.在学校节日课程中,学生成为参与者。每一学年,万泉学子都会迎来翘首以待的8个节日:语文节有“童声庆华诞”“幸福阅读 匠心演绎”,数学节开设了“小研究大智慧”,体育节上学生努力“爬行闯关”“力拔山河”,彩虹节中“神奇的多米诺骨牌”吸引着“泉娃”,科技节开展了“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中国航天日主题教育活动,艺术节中展览了学生的书画精品,音乐节每个班级用“唱红歌”表达对祖国的爱……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实践课程,建立起学科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万泉学子的生活力、实践力和合作力。
二、多种资源,拓展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不仅包括物化课堂,还包括校园文化、大自然、社会生活、智能化的云空间等显性和隐性的多维空间。万泉小学地处海淀核心区,比邻医院、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等,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极其丰富。多年来,学校努力让万泉的“小学生”成长在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扁平化无边界的“大学校”中,努力实现“人人皆可为师,人人皆可学,处处皆可学”。
1.引进社会资源,拓宽校内空间。学校的家委会由德育团队、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法律专家、街道社区、派出所、消防、交管部门等多方人员和专业机构组成。在校园内,家长们通过“爱心家长进课堂”,录制线上“家长讲堂”,丰富孩子的学习资源;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开展课后辅导、心理咨询服务、主题讲座、提供实践体验等方式,丰富“泉娃”的校园生活。
2.挖掘社会资源,拓展校外空间。在校园外,学校建立了法院、检察院、航天、空军、消防、武警、农业科学、信息技术、银行9个德育实践基地。每年的寒暑假和节假日,学生以“假日小队”“班本课程”的形式,走进德育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引导学生成为世界人,学校还与德国、英国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健美操、数学等国际赛事,屡获优异成绩。
3.借助互联网络,开辟云端空间。学校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校自行开发、完善“体教通”APP,尝试借助“AI智能”指导学生的运动训练。在智慧校园平台上线了15项应用,开发了语文数字阅读、电子美术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等,实现了三校区数字广播互联。积极构建链条化、过程化、终身化的学生成长数字档案,发挥大数据优势,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并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
4.引领智慧家长,改善家庭生活。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与训练,能帮助家长实现智慧教养,形成同心、同向的家校同盟。每个学期的参与互动式家长会,隔周一次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帮助教师更专业地指导家长,在“互联网+”支撑下,家长学校构建了一至六年级全学段、全学年的系统化、实操性强的家庭教育课程。
继往开来满目新,砥砺前行谱新篇。九十年沧海桑田、风雨砥砺,磨砺出的不仅是倔强的品格,还有不服输的意志,更有属于万泉师生的精神体系。励精图治的万泉小学将笃行不怠,努力践行生活即学习、生命即成长、生存即共进、世界即课堂、实践即教学、创新即未来的教育理念。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现在的万泉小学作为海淀区一所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正在努力打造“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高品质的幸福万泉教育集团!(朱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