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西安理工大学
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培养建造领域人才
赵钦 何敏 宋霄罡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工程建造领域数字化转型日益迫切。西安理工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践行“土木为基、计算赋能、专业融通、科教融汇、交叉创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问题数字化洞察能力、工程场景数字化刻画能力、工程数据数字化分析能力、工程建造数字化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人才培养路径、创新实践平台、师资力量团队等方面的变革为抓手,培养兼具数字思维和工程能力的数字化创新人才。

    探索跨专业连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统筹课程育人、科研育人与实践育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根铸魂;依托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博士点,以土建类专业骨干课程为着力点,建设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学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夯实基本素养;以体系化、递进式计算机课程C语言、计算机软件技术、大数据及挖掘技术为增长点,激发学生的数字兴趣,开拓程式思维,助力知识连通;以改进现有课程BIM技术、人工智能及应用等为关键点,借助课程互授、科研反哺、生态自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分析与思维能力,锻炼应用技能,做到技术融通;以学科前沿技术、行业需求为突破点,衍生实践课题,加强跨界创新,促进能力贯通。形成“扎实基础知识—开拓程式思维—锻炼应用技能—促进能力阶升”学生数字创新素养培养方法,打破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打造多层次贯通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平台

    学校从学生多元兴趣导向出发,组建软件学社、科创荟、匠人工坊、BIM社团等多个跨学科学生社团,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创新视野;聚焦需求,内接外引,设计高保真的工作情境空间,建成陕西省智慧建造研究院、西安市轨道交通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人机共融智能机器人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BIM实验室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通过典型案例实训培育学生的数字素养,锤炼创新思维;引领创新,虚实融合,搭建虚拟漫游平台、无人机系统、倾斜数码航摄系统、智能机器人等创新实训平台,为实践平台建设提供软硬件支撑;瞄准企业,整合资源,与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多家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实战平台,涵盖智能勘察、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多方向内容,各平台多方面多层次贯通创新,助力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建设超学科融通的高素质师资力量团队

    学校立足多学科交叉,整合师资力量,建成一支由5名教授、8名副教授、10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多学科多层次交叉教师团队,涉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3个学院,负责学生毕业设计、大创项目、创新竞赛的选题内容把关、技术方案指导、成果凝练提升;面向行业需求,结合工程实践,聘任来自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的17名技术总工、专业总工、一线骨干为企业导师,负责定期提出面向工程现场的数智化需求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大创项目、创新竞赛的选题来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项目方案指导,提供成果试验验证条件;拓展学习宽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建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学生能力提升、具体项目研发与实现过程指导。形成超学科背景教师团队联合指导、高低年级学生递进式融通导学的良好机制。

    近年来,学校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7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生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受益学生年均500余名,学生团队获“互联网+”、“挑战杯”、智慧城市、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等国家奖项100余项,就业率在95%以上,60%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通过人才培养路径、平台、师资团队的整合、充实与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为建造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高层次数字化创新人才,特别是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交叉融通路径。

    (赵钦 何敏 宋霄罡)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西安理工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1/28/08/ZGJYB20231128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