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
林琼

    教育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彰显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跳出教育看教育,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教育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古往今来,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始终把教育作为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教育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看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鲜亮底色,要擦亮政治底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最大的政治优势,要发挥好这一政治优势,把抓好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使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教育鲜明的政治功能,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确保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不变、方向不偏、本色不改。

    坚持从战略高度谋划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善于从战略上谋教育。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坚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育人链条上要加快完善人才早期发现、多元选拔、贯通培养、科学评价、长期支持机制,在领域布局上要着力覆盖基础和应用学科,涵盖理、工、农、医、文等重点学科领域,在推进方式上要实现长远布局和解决当下急需紧密结合。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相互支持配合、协调推进。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坚持从民生角度出发抓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牵动千家万户,牵涉各方利益,社会关注度、敏感度和期望值高,办好教育人人受益。教育事关民生福祉,决定了我们必须善于从民生角度出发抓好教育。补短板,针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卡点、瓶颈,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阶段要不断提升科学保教水平,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落实“五育并举”要求,高中阶段向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职业教育要优化类型定位提质培优。强弱项,针对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转变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固底板,教育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良心行业而不是逐利产业,要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按照中国特点和中国实际办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办好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执行所要求的人。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育人与育才相互融合、言传与身教相得益彰,引导学生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引进人才培养机制,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作者系福建商学院图书馆馆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