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幼小衔接 开启一段“爱”的旅程
——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伙伴课程”的研发与实践
黄仲华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于孩子而言,是人生早期经历的一个重大转折过渡;于家长而言,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一段重要历程。幼儿园和小学属于完全不同的学段,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循着学校特色项目“午间合伙人”的成功经验,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启了“幼小衔接——伙伴课程”。

    “大伙伴”的引领:

    从“断层”到“链接点”的探寻

    德国的哈克教授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面临的六大“断层”:主要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习环境的“断层”。面对这样的“断层”,找到幼小衔接的“链接点”,是作为孩子成长伙伴的家长、教师的应然之举。

    1.幼小链接——植根儿童的研究

    2021年,学校与江阴高新区实验幼儿园被确定为无锡市幼小衔接结对试点学校,“共读共研”幼小伙伴行动正式开启。两校共读共研《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入学准备与有效学习》等学习资料,最终确立了“行政推动、教研统筹”的互动策略。进行校领导座谈,交流幼小衔接的起点;邀请大班教师观摩一年级拼音游园活动,感受课程教学的互通点;参与幼儿园课题活动,思考幼小衔接的着力点。学校以儿童成长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为观照,制定了“幼小衔接——童梦在行动”两校联合教研活动计划:2022年9月至12月,通过座谈交流、互动活动、教学观摩、沙龙研讨等形式开展了读书分享会、幼小联谊课堂、教学活动双向展示、“小学,我来了”开端课程研讨,旨在分享小学适应期生活,展示与幼儿园相衔接的活动,如学习环境、作息安排、学习材料、课堂教学等,共同探讨衔接调整的价值。2023年1月至6月,通过家校互动沙龙研讨形式开展了“神奇的鼓励站”“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戏剧”双向融合课程研讨和幼小联谊课堂,目的在于解读“接近课程”的目标,展示幼儿适宜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及幼儿发展所需的必要体验活动,探讨如何发展应有的交往能力、注意力、主动性等“学习的萌芽”。

    联合教研活动计划是基于儿童视角、儿童经验、儿童学习、儿童发展的,引导教师以专业的态度探寻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以专业的能力聚焦幼小衔接的关键要素,以专业的方式建构有效的幼小衔接。

    2.家校链接——指向成长的行动

    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伙伴。因此,家校链接,转变家长的幼小衔接观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学校抓住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活动。

    (1)期初:“1+4”。“1”即一次入学仪式。“开学有礼”包括彩色爱心贴“身份认证”、两份册子、一个花盆、印记着“爱”与“责任”的两粒种子,让学生许下成长的心愿,播下满载憧憬的种子。充满仪式感的开学礼,让家长和孩子对新校园、新学习充满了期待。“4”即4份幼小衔接学习材料。8月,学校召集学校低年级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从“生活准备、学习准备、交往准备、心理准备”4个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幼小衔接”线上课程,指导家长明晰差别,做好准备。

    (2)期中:“1+1”。“1+1”指“一对一”指导、“一对一”关注。学期过半,学生的适应情况已初见端倪,此时家长更需要进行科学的教育指导。因此,学期中,学校要求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入户家访、线上沟通、电话访谈,针对孩子幼小衔接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分析与交流,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家长的陪伴与教育更有力量。

    (3)期末:“1+N”。“1+N”指对每一个孩子的多元评价:“童年祉印”无纸笔测试星级评价方式让家长体验孩子学习的愉悦感、成就感,“葵花少年”的星级评价互动模式让家长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对孩子成长的认同感,期末综合评价让家长进一步明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指向成长的行动,目标清晰而明确,家长以“慢”的脚步和“漫”的心态陪伴孩子,才能收获“春暖花开”。

    “小伙伴”的共进:

    从“适合”到“适应”的行动

    同伴的力量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依据《指导要点》提出的四方面适应内容,在研读研讨的基础上,学校采用“伙伴共进”的“适合”儿童的方式让孩子“适应”。

    1.“种子课程”助力平缓“起坡”

    9月,学校推出“种子课程”,课程由高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孩子结成伙伴,采用“一帮一、一带一”的形式,助力一年级孩子快速适应。

    “种子课程”旨在播下“五颗种子”:“小小播报员”深入课堂,讲祖国、说志向,在孩子们内心深处播下爱国的种子;“小小朗读者”奔赴各班讲故事,《小阿力的大学校》《如果我不去上学》等绘本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阅读的种子;“小小秩序员”给低年级学生讲行为规范,用“21天打卡”的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好习惯的种子;“小小合伙人”设计体育游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健康的种子;“小小种植员”打理学校的“生生农场”,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劳动的种子。“种子课程”让一年级的孩子消弭了陌生感、减轻了焦虑感、产生了亲近感、建立了秩序感,在有趣的、有伴的活动中起步启航。

    2.“慧玩课程”助推持续“上坡”

    在伙伴行动中,班内伙伴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根据一年级孩子“爱玩”的个性,学校研发了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慧玩”校本课程:“一起玩拼音”课程,通过“字母邂逅黏土娃”、玩转“拼音小转盘”、闯关游园等方式完成对拼音学习的巩固;“大家都是小能手”课程,开展书写练习,通过“比一比、晒一晒、夸一夸、评一评”等方式激励学生写好中国字,感受写字的意义和乐趣;“大家一起玩数学游戏”课程,通过生活中的小体验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加减运算问题的经验;“我们的社团我们爱”课程,通过二胡、国际象棋、体适能、折纸、儿童画等社团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慧玩课程”与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相衔接,以儿童为主体,伙伴的加盟让孩子们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为每一名儿童搭建了成长适应的阶梯。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小衔接,不应是冷冰冰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一样的推动,而应是有温度的生命成长的生态,是生命中的鲜活的成长仪式、成长轨迹。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未来,学校将继续携手“伙伴”,陪伴孩子开启“爱”的旅程。

    (黄仲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伙伴课程”的研发与实践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11/15/12/ZGJYB20231115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