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湖书院课卷遗存《问〈元史·宗室世系表〉太祖子卓沁察哈台、睿宗子锡里库封地,当今何地?》(局部) |
|
唐敦煌石室写经长卷(局部) |
|
扫描二维码, 一览“镇馆之宝”风采 |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1年,时任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院长王自申前往国学大师钱基博家中拜访,把玩文物之际,两人萌生出建立博物馆的想法。次年,学校决定筹建“历史博物馆”,并指定王自申牵头、钱基博担任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席并领衔具体负责筹建。钱基博带动张舜徽、王爱施、朱明庭等校内外爱心人士慷慨捐赠藏品共计500余件,他本人就捐赠了其中211件(玉器26件,铜器80件,历代货币52件,古瓷25件,书法绘画28件)。1953年4月6日“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2018年“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升级为“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2022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
历经70年的建设和积累,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博物馆馆藏跨越了新石器至夏商周三代,历汉唐宋元,以迄于明、清、民国,共计3000余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243件(套)。博物馆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分别为“器物珍藏展”“钱基博捐赠展”“书画珍藏展”等,共展出文物460余件,涵盖了石器、玉器、铜器、造像、陶瓷、织锦、书画、钱币、印章、墨砚等10余个门类。
镇馆之宝:
唐敦煌石室写经长卷
该卷为佛教经卷,属于敦煌遗书的一部分。敦煌遗书是指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至11世纪多种文字的写本和印本、拓本文献,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敦煌遗书被发现之初,大量文献被西方著名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等捆载而去,分布在十几个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内。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卷敦煌遗书为《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是大乘佛教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之一,卷首写有“金光明最胜王经善生王品第二十一”,卷尾写有“金光明经卷第九,三藏法师威仪”。该经卷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全卷干净整洁,无缺损虫蛀,实属难得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卷面字体笔力苍劲,稳重刚劲,舒展自然,同时也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1953年,张舜徽将这本长卷捐赠给正在筹建中的博物馆。张舜徽是湖南沅江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并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执教40年之久。他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一生完成学术著作24部,共计800万字,其学术著作全部由毛笔撰写完成。
镇馆之宝:
两湖书院课卷遗存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建了两湖书院。甲午战后,两湖书院除旧布新,培养目标发生转变,突破旧学桎梏,大胆引进西学。教学理念的转变直接引起了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而两湖书院的变革也宣告了湖北地区由旧式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过渡。
两湖书院只招收湖南、湖北两地的学生,按籍贯分配相应比例。学生学习的课程初期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后取消理学、文学、经济学三门,增设舆地学、兵法、格致、体操等。学生成绩的考核分为月考和大考两种:月考在每月月中和月末各一次,大考则每半年举行一次。月考后,成绩优秀等级依次分为超等、特等、平等,并按成绩等级发给学生对应的奖银。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馆藏两湖书院课卷遗存共计19卷21册,多数为肄业于两湖书院的学生范熙壬考试时所写。我们可以选取三份课卷卷首题字,来了解部分信息:
《拟科场变法议》卷首题有“二月份望课、内课汉商籍、奖三两、两湖书院、范熙壬、史学、擬取超等第三名”等文字;《书〈元史·食货志〉后》卷首题有“六月份朔课、内课汉商籍、特等第四名、汉阳府黄陂县附生、奖一两五钱、两湖书院、范熙壬、史学、擬取特等第四名”;《唐平高丽百济水陆用兵考》卷首题有“七月份朔课、内课汉商籍、汉阳府黄陂县附生、奖一两五钱、两湖书院、范熙壬、史学、擬取特等第三名”。
从这些卷首题字,可看到考试时间、籍贯、学科、名次奖励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些课卷均由小楷写成,字体俊秀遒劲,卷面整洁干净,赏心悦目。有些文字旁有大量的小圆圈、黑点,据了解,单圈的作用是断句,黑点和双圈是为了标注重点,连续圆圈是表示赞赏。
这批试卷由范熙壬本人所藏。他是湖北黄陂人,近代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先驱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范熙壬热情支持共和制,任湖北都督府总务科秘书。1913年,他高票当选众议院议员,此后参与议会运作,为推行民主法治而不遗余力。1924年冬,他以议会领袖身份赴天津迎接孙中山北上。20世纪20年代初,经李大钊介绍,范熙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2年,范熙壬的后人张昌年、俞汝捷夫妇经多方考虑,郑重地将珍贵的19卷课卷遗存捐赠给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