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及智能技术的重要受众群体。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网络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紧跟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探索微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抓阵地建设、抓内容建设、抓实践建设、抓队伍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合力,显著激发网络育人力量,不断提升网络育人实效,努力开创网络育人新局面。
▶抓阵地建设,打造微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坚实平台
微媒体视域下的新媒体已全面融入社会各行各业,在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与微媒体的融合为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学院切实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保障、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微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组织开展以“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共同思考运用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确定从教育主体、话语及发放层面实现思政教育转型升级,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参加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会,共同探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向与举措。明确教学创新与设计的重要性,强调要把教学辅助软件“学习通”融入教学,推进思政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在线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权重由观看视频、参与讨论、作业、读书笔记、考试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组合构成。先后赴多家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微媒体教学等方面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
▶抓内容建设,推动微媒体视域下思政育人的创新发展
思政教育的方式直接决定了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从而影响到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学院按照立德树人、思政育人的总体要求,将微媒体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微媒体丰富的育人技术与育人资源,使思政教育更深刻、更有效。
实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教学中强化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念及时代担当精神。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及对网络安全隐患的分辨能力,警惕网络陷阱和网络欺骗,在心里筑牢网络“防火墙”,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举办2023年“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竞赛,参赛选手们运用微媒体技术选取丰富精准的案例、设计美观的课件,充分体现思政理论课的深刻内涵,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抓文化建设,实现微媒体时代思政育人的润物无声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的环境氛围对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对提高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有着重要作用。学院有效利用微媒体等媒介工具,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微媒体思政育人氛围,把立德树人融入网络育人全过程,使思政教育做到润物无声。
积极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政人的优势,积极联络社会资源,团结一切力量,增加项目的竞争力,促使项目生根发芽。
组织观摩大学生领航宣讲团的微团课,树立“以劳动点缀芳华、用勤劳唱响青春之歌”的理念,不断赓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青春之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昂扬绽放。联合举办“易”特色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提供易班练习题库,开展易班网络竞赛链接,以赛促学、以赛验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优良学风。
▶抓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微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思政课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政教育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学院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培养,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微媒体教学认知、熟练掌握和运用微媒体技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结构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开展超星学习通平台培训会,提高教师对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认识,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能力奠定基础。针对不同课程开展教师讲授公开课、集体评课与研讨等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针对课程教学改进进行深入研讨,为创设高效的思政育人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选派人员参加自治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微课评选活动,激励教师深入钻研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不定期开展学期磨课考核活动,通过细致深入的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总结,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前行,更好地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封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