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院是江苏省的一所本科院校,已有83年办学历史,底蕴深厚而充满活力。学校秉承革命先烈、首任校长刘伯厚先生“为国家和民族之需要而办学”的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推进“三化”融合,谱写新时代育人新篇章。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
铸造可堪大用时代新人
学校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整体大德育观为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力,打通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抓细抓实培根铸魂首要工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今年9月20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徐向明以“涵育家国情怀,绽放青春光彩”为主题,为2023级新生讲授了“书记第一课”,和学生畅谈怎样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深地涵育家国情怀、更好地谋划人生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帮助师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今年的主题教育中,创新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沙龙,成立“泰青春”理论宣讲团,让师生在宣讲交流中更深刻地领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建设,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作为鲜活素材,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岗位去锤炼与奉献。仅2022年就有60余名毕业生响应国家西部计划,到新疆、贵州、甘肃等偏远地区从事教育、采矿、科研等各项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学校大力推进“五育并举”,在全省较早出台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评;打造“两对话两评议”课程思政网络大平台,建立健全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成校、院、班、舍四级大学生网格思政矩阵。成立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中心,建设“泰州市红色文化协同研究中心”等一批优质思政教育基地,选聘教学名师等担任思政课教师,拓展思政时空资源,增强“三全育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举办劳模工匠大讲堂,邀请地方劳模、工匠大师讲成长故事、讲心得感悟、讲工匠精神,通过榜样引领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强化专业思政育人特色,如音乐、美术等专业充分发掘艺术价值元素,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让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践行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性
培养明体达用追梦人
学校坐落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坚持以“明体达用”思想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身体力行”的教育理念狠抓师范教育,着力办服务地方、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与2022年连续两年获得在泰高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等次。
学校重视传承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参与整理出版《泰州文献》《泰州文化丛书》《泰州文艺评论丛书》《泰州文化概论》《泰州文学史》等,对泰州历史文化进行深度解读、研究、宣传。与省市相关单位合作共建“中国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全国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将之打造成亮丽的泰州文化名片。先后成立“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所”“泰州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高二适研究院”等研究院所,深入推进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积极申报“表演(京剧)”专业,筹建梅兰芳戏曲学院,努力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人。
今年教师节,学校举办主题为“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的“师苑·青年成长沙龙”教师节专场活动,邀请优秀校友代表、泰州市实验小学教师丛龙梅为首批93名定向师范生和教师代表讲述育人故事。丛龙梅结合自己的求学时光、教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准教师”们珍惜大学时光,学到真本领,做“四有”好老师,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季赛表示,泰州学院将坚守初心不动摇,秉持师范教育传统,实施“做精、做强、做优、做特”师范专业战略,营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园师范文化。努力打破专业壁垒,将师范类人才培养经验向非师范专业迁移、拓展,强化对所有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追梦人”。
数理学院2017届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学生张恩华毕业后扎根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深耕基层、甘于奉献;教育科学学院2018届毕业生杨显菊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毅然来到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建立该县首所“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经济管理学院2018届毕业生张琪致力于创新创业,创造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千余人次就业……
以红色革命文化培根基
涵育知史爱党后来人
泰州不仅是历史名郡,而且是一片红色沃土。这里是苏中抗日根据地、著名黄桥战役决胜地和人民海军诞生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已经内化为学校的红色基因。
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彰显特级英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发掘利用地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打造红军文化、海军文化、志愿军文化和英烈文化四大模块红色文化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开展走访老校友、老红军家庭,收集、整理学校的红色口述史等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学校红色校史资源,解析厚重的红色文化意蕴,使史料钩沉转化为生动教材、访谈现场转化为育人课堂,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校围绕“讲学练做”开展红色“文化苦旅”,点亮“红色地图”,赓续红色基因。从2015年开始,学校以“寻访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师生开展非主城区红色寻访。截至2023年9月,寻访足迹已遍布江苏全省。8年时间内,共汇集6批355名团队成员,寻访乡镇86个,寻访健在抗战老兵73人,寻找非主城区红色遗址遗迹120多处,撰写调查报告400多份,缔结红色教育共建单位6家,培养红色革命故事宣讲员40多名,赴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形成“寻访+”教育链,让红色资源从“田头”走入“心头”,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获得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并受到江苏省表彰。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立德树人,着力“三化”融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引领学生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让青春在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泰院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