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应用型大学“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密切校地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区域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适配度不高、培养质量有待提升、企业留人难等突出问题,台州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积极探索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党建引领,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体系
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建设“小兵大匠e路行”党建品牌,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是党支部走进企业、走进行业,建设工匠驿站。走进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党建协同创新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教学基地,建设工匠驿站,提升协同育人能力。通过共建共享共助,推动区域党建融合,提升党建水平。
二是大师走入学校、进入课堂,传承工匠精神。邀请院士、行业专家等大师、大匠与师生开展对话。在学生中开展“青椒智匠寻访”活动,寻访青年工匠,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师生的实践技能。师生主动对接企业,服务学生实践活动,推进实习实训和就业,进一步提高校企协同育人工作。
三是师生党员开展“五个一”工程,凝练匠心技艺。通过开展“一名党员参与一个平台”“一名党员开展一项调研”“一名党员指导一项竞赛”“一名党员解决一个难题”“一名党员提供一项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借助师生学科和专业优势,为企业破解难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学院影响力。
经过多年建设,智能制造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浙江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浙江省首批高校党建示范群等省部级荣誉10余项。相关活动被浙江卫视、台州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产业导向,培养学生产业亲和力
构建“产业模块—行业课程—企业实践”“三层迭合”产业导向型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紧密对接区域汽车及零部件、泵与电机、缝制设备等“千亿产业”集群,在机械设计专业设置“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流体机械装备”两个产业特色模块,在机械电子专业设置杰克(缝制设备)卓越工程师班,单列招生。开设“真空装备技术”“流体机械原理与设计”“缝制设备构造与原理”等行业课程,引入大量产品案例进课程,培养学生的行业专业特长与产业亲和力。
引企入教,校企协同育人
一是推进企业人员、企业案例、企业产品进课程,邀请企业工程师、高管上讲台,打造行业企业课程。校企共建“工程制图”“换热器数值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近30门行业企业课程,共编真实项目案例50余项,校企联合编写8部应用型教材。
二是实施“逐级递进、真题真做”的项目实践教学。推行全员创新、竞赛实训制,所有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都参加入门项目(成图训练)、进阶项目(竞赛训练)、综合项目(企业产品案例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企业课题真题真做),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3+0.5+0.5”校企联合培养。选派大四学生进入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至少半年的企业实习,并开设行业企业特色课程I(安全生产)、II(绿色生产)、III(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与生产实习I(一线岗位操作实践)、II(技术岗位实习)等系列化实习项目。通过企业实战,推进实践过程与企业实地对接,校企联合指导,联合实施考核,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共造平台,构建校企协同长效育人机制
为有效支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打造校地融合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机械设计产业特色一流专业、控制工程区域特色一流学科、行业特色流体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产业学院等20多个省市级以上平台,形成“党建—学科—科创—专业—产业—实践”“六大系列”支撑平台,深度实施产教融合,实现“教学资源—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创新资源—文化资源”的高度互融共享和转化。与区域缝制设备行业龙头企业——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台州学院杰克学院”(缝制设备产业学院),与区域汽车热交换器部件行业龙头企业——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台州学院银轮商学院”,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实现“专业—课程—团队—科研—资源—文化”一体共融。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学院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机械设计专业获评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0余门。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丰硕,近三年在“互联网+”、机械设计竞赛、智能机器人等A类学科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50余项,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显著提高。学生就业情况良好,特别是区域就业率(留台率)逐年提升,助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倪君辉 陈鹏展 张永炬 梅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