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组织研学活动应加强家校沟通
魏开宏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一小学班主任事先未征求家委会意见,在家长微信群中公布开展研学旅游的计划,因一家长回复“不参加”被该教师踢出家长群并拉黑。此事引发网络舆论热议后,当地教委及时作出回应,已责成相关学校和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并向其道歉。目前,该家长已重新进入家长群。

    这个事件反映出个别教师存在缺乏家校沟通的现象。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规定: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要“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且“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组织此次研学旅游的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要交1200元的研学旅游费用,这对于大部分家庭或许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学校层面看,组织研学旅游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益创新,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但“一刀切”的生硬做法反映出学校与家长沟通不畅,由此会产生一系列潜在危害。这容易使学校忽略了不同家庭的实际状况,堵塞了家长和学生多元化沟通的渠道,疏远了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还可能会破坏家校共育的教育生态。如果教师将相关研学活动安排提前通过家委会征求家长的意见,及时和家庭经济拮据的家长沟通联系,将实际情况上报学校和相关部门申请减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融洽家校关系,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出台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为此,教育行政主体要摒弃陈旧的“一刀切”工作思维,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加强联系、增进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不断增强协同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积极营造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