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了“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的“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荣获2022高等教育(本科)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实施“课程升级”工程,开展“五育”融合“课程‘双创’”育人。把课程改革作为“双创”教育改革切入点,推动“双创”教育由“‘双创’课程”单向承载向“课程‘双创’”全面驱动升级。一是全课程贯穿“双创”教育。依托专业建设,推进“五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出台《“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明确“双创”教育贯穿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形成“五育”融合“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全内容融入“双创”元素。依据课程建设指标要求,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五育’融合‘双创’教育指标体系”,编写出版覆盖35个本科专业的《“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指南》,修订1551门课程的《“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大纲》,真正将“双创”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三是全流程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编写《“五育”融合课程“双创”课堂教学设计》,开展“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答疑、课后项目实践”教学流程再造,开展课堂教学革命,实现由沉默式、问答式低阶课堂向互动式、质疑式和辩论式高阶课堂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施“项目升级”工程,开展全员参与“项目‘双创’”育人。把项目作为“双创”教育有效载体,以项目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一是实施“双创”项目“双万计划”。通过企业发展实题、项目式教学难题、教师科研课题及学生自主设计选题等多种渠道,拓展项目来源,进行优化整合,遴选一万个大创项目和一万个“互联网+”竞赛项目,建立覆盖全部专业的项目库,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训练需要。二是构建师生共学共创共同体。按照具备课堂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指导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创业指导能力5项能力要求,开展教师培养培训,系统提升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组建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构成的“双创”教育导师库,形成“教师人人指导项目、学生人人参与项目”的新局面。三是依托项目自主学习创新。修订《成绩管理办法》,将学生项目学习成绩计入学业成绩;设立“第二课堂”“双创”学分,将创新成果折算成相应学分;成立各类“双创”社团,引导学生依托社团自主设计、实施项目,依据兴趣特长和专业发展,自主选择项目、组建团队、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三、实施“竞赛升级”工程,开展多层级全覆盖“竞赛‘双创’”育人。以学科竞赛为牵引,将竞赛向“第一课堂”延伸,实现学赛结合、以赛促学。一是拓展竞赛范围。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覆盖所有专业、面向全体学生的“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五级竞赛体系,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成长。二是提升竞赛能级。班赛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教学过程与竞赛结合,教学内容生成竞赛项目,竞赛标准植入教学内容,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小组间进行竞赛对抗,通过竞赛增强学习效果;二级学院和学校分别设立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学生依据兴趣、特长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分别参与院、校两级选拔,优胜者参加省赛、国赛。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出台《学科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把竞赛参与度作为学生综合评价重要依据,竞赛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成绩;完善师生竞赛荣誉体系,设立学生竞赛奖金,对获得国家奖项和省级金奖的指导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倾斜,调动学生参与大赛和教师指导大赛的积极性。近3年,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18项。
四、实施“孵化升级”工程,开展内外协同“孵化‘双创’”育人。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将“双创”孵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孵化项目为主向提升能力为主转变。一是企业实践发掘项目。遴选中小微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以企业实际任务为驱动的岗位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发掘创业项目。二是项目演练模拟创业。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创业模拟训练。依托“双创”教育管理系统,遴选优秀项目进行线上全过程模拟创业,开发创业潜质。校内孵化基地设立模拟孵化区,遴选项目开展线下模拟创业训练,提升创业能力。三是创业实战开办实体。与国家孵化器合作,利用校内专用孵化场地,设置专项经费,引入风投基金,以“创业导师+孵化平台+风险投资”方式开展精准创业帮扶。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于侠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