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既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讯与知识,也会因一些负面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理念甚至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扎实开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烟台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理念为主导,科学借助新媒体技术,变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净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科学推动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创新育人理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思维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能够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式,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学院从顶层设计入手,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思维,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夯实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建立院—系—班—宿舍四级心理预防机制,开展心理普查、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及心理培训。积极参与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的“阳光心灵·心理安全”大调研,收集万余份调研问卷,电话回访、面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近300人,完成《学生心理安全工作调研报告》,推动制定精准、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心理安全预防措施,助力学校建立健全防范学生个人极端事件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提供“一系一师”心理服务,依托网络辅导心理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服务,用专业的态度、坚定的支撑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化育人手段,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课堂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无法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是课堂教授,也可以是互动、灵活的线上交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学院坚持“课程思政+课程心理”教育一体化推进,科学创新教学手段,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体系,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课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坚持“大思政+课程心理”教学思路,通过直播、录播、云录制、线上分组、在线批注等教学方法,为全校学生开设“开学心理第一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学习”“大学生朋辈辅导与技巧培训”等心理主题课。教案课件及时更新,吸收纳入大量新理论专题,教学内容更新超过80%。建设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活动训练的综合实训室、电子沙盘实训室等功能实训室,引入抗压训练软件、减压训练软件、心理测评软件等,以游戏软件的形式把经典培训课程打造成常态化教学课程,用教学视频、场景导入视频、翻转课堂等多种授课形式对学生进行优势识别和特长培养,教学效果突出。
优化育人氛围,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学院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校园心理健康活动中,活化心理健康活动形式与内容,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氛围,培育学生健康心态。
组织开展以“多彩校园 健康心态 蓬勃人生”为活动理念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月活动,通过7场心理特色创新活动,营造“我知我,我爱我”的心理关爱氛围,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奋斗中砥砺前行。学校多数学生齐在线,开展大型团体心理活动——画“解”心情,帮助学生提升心理能量、疏解和安抚情绪、获取温暖的力量。
强化育人队伍,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队伍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力量,教师“明道、信道”是保证育人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院着力打造一支职责使命坚定、理论素养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性。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动员专兼职教师广泛参与。教师们结合各自的教学实际,分享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经验做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教学+课堂心理”的方式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会,交流分享主题“玩转线上心理课教学——让有意义的学习变得有意思”。鼓励教师全员公开课,实施“以老带新”举措,老教师示范,青年教师坚持学习,保证线上教学质量。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竞赛、大学生讲思政课等一系列比赛,以赛促教,取得优异成绩。及时举办“智能课堂”使用交流专题会,就智能课堂与具体课程的结合使用进行操作演示和经验介绍,提高了智能课堂的使用频率和效率,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谷绵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