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前周刊·保教
2023年09月17日 星期日
“召回”策略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以建构游戏为例
杨雄 李莹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常常采用排列、组合、拼插、铺平、延长、围合、垒高等方式,还原或构造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的造型,该过程与深度学习的三个特征“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应用”高度契合。

    为了支持幼儿从“浅层”“表面”的学习状态过渡到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教师可采用“召回”的指导策略。具体是指适时地、有目的地“介入”或者“干预”,重新召集游戏或学习中的幼儿,并与其展开共同讨论、商议,发展幼儿批判性思考、迁移应用、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

    为何“召回”:

    明确目的,指向幼儿深度学习

    建构游戏不仅能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还能促进幼儿多领域全面发展。指向深度学习的建构游戏,不在于幼儿搭建的造型是否逼真、接近实物,而在于整个搭建过程中是否有批判性思考、问题探究以及迁移应用等深度学习的表现。

    为实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教师采用的“召回”策略需要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切实地回应为何“召回”这一问题。换言之,教师需要在真正“召回”幼儿之前,及时判断、识别幼儿真实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不断探究、试误与反思,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中应用“召回”策略的主要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诊断失误,引导幼儿重回建构游戏的正轨。例如,在建构区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时常会看到幼儿将建构材料搭建、推倒、再搭建、再推倒的不断重复现象。此时,教师需要明确地意识到“召回”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识别当前的建构游戏进展,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对策探讨,进而帮助幼儿重返建构游戏的正轨。

    第二,优化精进,激发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创造性。例如,幼儿虽然能够按照一定的主题自主地参与建构游戏活动,但却长时间以重复、单一的方式进行搭建,缺乏创造性的建构意识,停留在“浅表”层面的学习。教师需要明确“召回”幼儿是为了优化搭建效果,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性。

    第三,积极引导,消解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倦怠感。例如,当部分幼儿丧失持续性游戏探索的兴趣,在搭建中出现注意力涣散、游离建构区域,甚至是抱有焦躁情绪时,教师应当明确“召回”的目的是消除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倦怠,唤醒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

    何时“召回”:

    抓住时机,捕捉建构游戏关键点

    幼儿的游戏不仅是顺应周围环境的过程,成人与幼儿的交往也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召回”幼儿,是以支持和引导幼儿深度学习为目标的。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也要把握好“召回”的时机,及时捕捉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展露出的可挖掘关键点。

    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往往发生在与同伴交流、反思评价以及多次探索等游戏情境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召回”分为“及时召回”和“延时召回”两个时机。例如,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遭遇“瓶颈”,始终无法解决游戏中的难题,多次尝试后依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导致建构游戏停滞不前。此时,教师应进行“及时召回”,组织幼儿展开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另外,当幼儿与同伴正在进行关于游戏的讨论时,正是其深度学习的进行时,教师只需要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在整个建构游戏结束后再进行“召回”,即“延时召回”。值得注意的是,若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脱离了建构游戏的主题,教师则需要视情况而定,将“延时召回”转变为“及时召回”。

    此外,幼儿往往在建构游戏进行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例如,多名幼儿或者小组在建构游戏中多次失误,久久找不到失误原因,教师需要及时“召回”幼儿,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其产生批判性思考并解决问题。面对单个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则需要维持当下的观察状态,在充分尊重幼儿个性发挥的基础上,视情况采取“延时召回”策略。

    何以“召回”:

    角色定位,明晰介入游戏的身份

    幼儿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根据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和指导。

    当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召回”建构游戏中的幼儿时,往往具有较强的外在权威性,在此基础上的“召回”使得幼儿不得不遵从教师的要求或命令,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教师也难以与游戏中的幼儿产生共鸣。当教师意识到自身属于发布命令型、生硬指挥型、控制游戏型等角色定位时,应及时转变思路,暂时悬置“教育者”身份,成为与幼儿共同游戏的“合作伙伴”,增强师幼互动,达到情感联结。在“召回”后的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基于信任围绕同一游戏主题展开深入思考,也有利于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值得说明的是,无论教师以何种身份应用“召回”策略,重点是教师自身是否具备与建构游戏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即教师的前置经验是否能够辅助“召回”后的幼儿,激发幼儿产生更多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现。游戏是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而有深度、有意义的游戏和学习必将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因此,为保障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积极解决所面临的难题,持续保持探索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在尊重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明晰自身介入游戏的身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启发和引导。

    (作者单位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