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2日 星期二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
创新美术教育教学路径 提升育人实效
曲英佐

    雕塑专业平稳而积极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和与时代同步的教学手段,充分地体现在作品之中。创新是发展的一种力量,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在美术教育中创新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又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

    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组,是今日雕塑系的源头和精神动力。雕塑艺术学院成立于1951年,以培养高水平的雕塑创作、教学及科研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文艺思想和办学方向,坚持“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和鲁艺的光荣传统,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融合与传承,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建立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现实主义雕塑教学体系,以具有东北特点的具象雕塑流派方式与面貌而著称,以整体而恢弘的艺术教学主张及对雕塑基础造型能力的侧重为重要的教学方向与训练手段。

    创新教学理念,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学术座谈会,与不同学院教师交流美术教育经验,在交流互动中改善美术教育机制,开阔教师教学视野,促进美术教学质量提升。以师生互派、共建美术展览、开展美术讲座的形式为教师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观念,从而使学生能多角度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基于这一点,教师重新定位美术教学的目的,突出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培育学生美术涵养,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优秀人才的培养应当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秉持“强根固本、兼容并包、实践创新、专业互补、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深化美术专业的学术内涵,为提升美术人才培养质量指明方向、夯实基础。

    美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这一重要路径。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作为美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艺术人才聚集地,肩负着实践育人的重要使命。学校始终致力于将美术人才培养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突破传统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美术人才的需求。

    融入美术鉴赏,拓宽多媒体教学手段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鲁艺精神,专注培养服务国家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在数字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与创新机遇,同时也对具备数字媒体应用技能和创意设计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迎合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坚持协同创新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围绕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开展专业课题建设,推动思辨设计、信息设计、交互设计融合发展的立体化“双循环”教学体系构建。加强多学科融合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艺术设计领域,打破以往的专业学科边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内涵,切实推动特色化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深入构建理论与实践、人文与科技、媒体和设计融合共生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多媒体应用、动画原理、数字图像处理等为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信息应用能力与艺术美学修养,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声、像、画等一体化的方法进行美术课程的深度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内涵。 

    注重实践教学的导入与渗透

    在美术创作方式中,实践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写生、参观展览、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的雕塑教育在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实践中不断夯实基础、积极创新,坚持“艺术为人民”的宗旨,秉承“创时代精品力作”的教育和创作理念,努力培养未来美育所需的新型人才,探索美育未来发展方向,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基地。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不断深化教学与创作实践课程,开阔学生眼界,反复研究教学的创新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初步建构了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为核心、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导向的教学新范式,取得了一系列全新、独创、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引领学生接近美术,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交流探讨,并把个人的鉴赏观点融合进去,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曲英佐)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