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
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深度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尤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国家课程校本化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校本化什么,怎样校本化,却需要学校管理者认真审视并积极探索。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陶行知先生曾考察其前身之一的开原乡立第一小学,并写下了《无锡小学之新生命》一文,高度赞誉学校为“无锡小学之新生命,中国教育之新希望”。此文一直鼓舞着育红人且思且行,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落地。

    校本化课程内容。如何深度实现课程校本化?需要基于国家课程,将相关内容借助学校原有的特色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可以是学科内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从而融创更适合学校、适切学生的课程内容。也就是说,学校需要依据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将课程内容变为学生的学习内容,立足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切学生学习、易于操作的学习内容,从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便于学生了解、实践与学习。

    育红小学基于百多年来铸就与坚守的“为公益民”学生品格教育这一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德育课程,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其中与公益品格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作为专题,进行系列主题单元式的校本化建构,通过重置单元教学目标、重组单元学习板块、重设单元学习任务及评价,形成了公益品格教育的系列课程内容。这样的校本化课程内容建构,不仅能够观照到国家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且能够更好地观照到学生公益品格培养过程中的现实生活与真实成长;不仅丰富了国家课程的内容,更提高了国家课程的实施质量。

    校本化课堂教学。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有自己的优缺点和不同的起点、理解力与领悟力,有的可以很快理解数学概念,却对外语的语法规则“转不过弯”,有的对知识的掌握吸收很快,但动手操作“丢三落四”,因此学校就需要搭建平台,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及学习途径,或小组学习,或自主学习,或体验式学习,或探究式学习,从而将国家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学生感兴趣或擅长的学习方式来达成。

    育红小学的课堂教学在传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学生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角色地位,积极创建“现代小先生制”学习制度。学校形成了以“自学自教——自主独学,先学先思,尝试建构;互学互教——小组研学,善学善思,完善建构;群学群教——全班共学,深学深思,深化建构”为基本样态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催生了表现类——做做演示“怎么做”、探究类——说说思路“为什么”、联想类——举举例子“有什么”、思辨类——摆摆观点“怎么样”等典型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堂学习的差异互补,人人参与,主动合作,互动相长,学习共生。

    校本化学习工具。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用对,重在工具。因此,在用对学习方式的同时,学校要校本化地研究设计学生的学习工具,特别是指引学生使用合理的思维工具来学习。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这些都是学生梳理信息、整理思路的方法,而“画思维导图”更是一种最典型的强大的思维工具。

    当然,思维工具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有着不同的外显形式。比如育红小学在科学学科中特别注重使用“自然笔记”,以便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在数学学科中特别注重“线段图”等学习工具的使用,便于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在文学阅读课程中特别注重使用“情节折线图”,便于学生梳理复杂的线索和把握人物的形象;在德育课程中特别注重“手账本”学习工具的使用,便于学生产生内心的自省对话。

    校本化学习空间。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学校管理者、教师必须将学校空间赋能儿童学习,创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校环境。通过丰富多元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让学生与真实世界联结,与真实世界对话,通过创设开放的情境,支持学生直观、具体地观察、体验、探究、交流、分享等,并通过与正式学习空间的结合,实现学习空间的延展。本着“学为中心”,加强学校学习空间建设,让空间情境承载起文教功能,使学生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体验到的以及创造的过程成为以文化人、体验成长的过程。此外,学校虚拟学习空间也是重要的阵地,要通过技术赋能的虚拟学习空间这一新型学习空间的建设,使学生拥有更丰富的资源与工具,也为教师能够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提供可能。

    校本化学习资源。如果说上文说的“学习空间”是为学生提供在校的学习资源的话,那加强校外学生学习资源建设也是学校落实新课标重要的一环。学校要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加强与外界各类可用可行的资源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灵活多样地实施柔性引资引源,共建共享,创设更多可能的学习场域,建设更为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弥补学校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建设不足的问题。可以是劳动教育方面的,比如木工建模、花卉园艺、中草药种植与使用、非遗文化传承;也可以是科技科学教育的,比如海洋世界、深空探索、编程建模、AR/VR虚拟体验等。

    校本化学习评价。要问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闭环在哪里,那一定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评价方式。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中的关键一环——学习评价是终点,也是起点,因此,做好校本化的评价方式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既要有终结性的评价,也要有过程性的评价,既能够有增值性的评价,也能够有考虑到学生现状的表现性评价等等。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成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评价支点,找到自己不断成长的方向。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