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1日 星期四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三课”融通 让思政课堂育人育心
莫创才 谢亚敏 张洁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位于广西首府南宁,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广西首批五星级学校。建校40多年来,学院秉承“德育是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手抓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一手抓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的办学理念,弘扬“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精神,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聚焦思政课堂,打造了“三课”融通的思政课程资源,使“三个思政课堂”有机衔接,实现知情、知意、知行相统一,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实效。

    “第一课堂”为思政理论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强调“理实一体化”,形成了三年制中级工班开设“道德法律与人生”等3门必修课程、五年制高级工班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4门必修课程的“3+1”门必修课程以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法律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3门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结合社会热点,融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挖掘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资源,以丰富的视听资源及专题活动,将“四史”学习、国家安全教育、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传统节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就业及升学指导等内容融入思政课堂。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体系转化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使教师“教有所据”、学生“心有所盼”,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需求。

    “第二课堂”为思政实践课堂,聚焦实践育人,补充“第一课堂”知识。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等4类任选模块内容和“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创新创业”2类限选模块内容,创新实践育人模块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打通“理论学习”走向“实践淬炼”的“最后一公里”。学校依托广西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及周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南宁市邓颖超纪念馆、南宁革命烈士纪念碑、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等,开发红色研学线路,开展主题教育及红色研学之旅,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党的奋斗史,传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学校依托南宁市那洪派出所、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广西戒毒所等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戒毒所参观、每日一案一学等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依托南宁市金阳社区、龙翔苑小区、安琪之家共建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发挥学生技能特长,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帮扶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素质;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共建48个学生实习基地与4个企业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体验企业文化,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岗位要求的德技双馨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武警南宁市支队某大队、南宁市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共建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实践,组织学生走进警营、军训基地,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第三课堂”为网络云课堂,遵循“理论—实践—理论”螺旋上升的原理,固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知识,领悟大道至理。引进优质慕课资源、网络纪念馆,开发思政课程和学校开办专业大类全覆盖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德育实践,使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获认知、有体验、促升华。学院以化工专业为试点,提炼专业所要求的核心价值,将之融通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专业建设中,构建了课程思政工学一体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南南合作项目为依托,将校内外经验逐步推广到国际。

    思政“第一课堂”为基础,是加强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为“第一课堂”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素材内容和实践的场域,促进青年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践行理论成果;“第三课堂”作为新的教学媒介,凭借其储存性特点促进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结,服务和支撑“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始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巩固。加强“三个思政课堂”之间的融通,促进了青年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养成、知行合一。

    多年来,学院开展“三个课堂”思政育人成效突出,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德育培养实验基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等荣誉称号。

    (莫创才 谢亚敏 张洁)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8/31/10/ZGJYB20230831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