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1日 星期四
多形式开展社团活动 强思政增育人实效
——四川师范大学创新社团协同育人工作模式
杨经纬

    共青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作为党组织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高校共青团切实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和建设,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确保充分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是其工作的主责主业。四川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学生社团改革任务,不断改进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探索依托学生社团多点开花、浸润基层的形式,开展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持续强化思想引领,不断提升学生社团育人功能。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团结广大青年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技创新、公益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展示、实践促进发展等多个领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整合学校资源优势,协同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如招生就业处、保卫处)和学院(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等),综合利用学校现有的、成体系的专业教育、就业指导、实践经验等资源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实效。

强信仰

增强社团骨干学习主动性

    近年来,学校思政类社团积极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培养一批有组织、有信仰、有能力、有担当,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3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逐步形成辐射带动广大青年的合力,力求发挥好团学骨干“领头雁”作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重大时间节点参与相关社团研讨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提高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引导社团学生骨干成员提升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学校还有多个法律科普、志愿服务、非遗文化和科学创新类社团,在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社团成员依托社团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向广大师生普及法律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受益人数达5万。通过系列活动、学习的日积月累,实现广大青年学生自觉、主动开展主题教育。

立品牌

推动社团活动开展精品化

    学校打造具有师大特色、主题鲜明的社团文化艺术节,促进社团百花齐放,搭建起凝聚青年力量、彰显青年风采的活动平台。每年3—6月,学校以“峥嵘薪火传·百团颂校园”为主题,举办“3·28”社团文化节,开展百余项活动,包括文艺展演、社团风采展示、社团夜市、游园会和社团大讲堂等,学校的128个社团、万余名师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学生社团风采,彰显了学校美育文化特色。在学校团委的组织协调下,全校各级团学组织资源共享,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协同共建新局面,丰富了社团学生工作面向和活动的组织形式,打破局限形成合力,集合各院系、学生组织的优势将活动办好办精,提升工作效率。在扩大青年学生“朋友圈”的情况下,拓宽其视野,推动社团各项活动朝品牌化、精致化方向不断开掘深度、提升质效。

建机制

增强社团思政教育引领力

    保持和提升学生组织活力的关键在于创新。校团委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青年的工作背景下,主动创新突破瓶颈,跳出“舒适区”去摸索尝试新路径,指导社团学生骨干通过优化部门设置和工作组织方式方法等去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以适合的方式调动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学校通过推进学生社团改革优化管理机制、评选星级社团丰富激励机制、开展主题展演和大讲堂完善教育机制等方式,出台了建立学生社团临时团支部、社团新媒体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社团活动管理等文件,实现社团临时团支部、社团团属新媒体管理全覆盖,并对社团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流程的全面监督,全面构建社团育人体系,促进社团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升大局服务意识,提升社团在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强大助力。

    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本职工作,更是为党赢得青年的必然要求。能不能办好青年喜爱的、需要的社团活动,影响着学校共青团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务实有效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实效性,离不开强有力的团学骨干力量。引导社团团学骨干主动关注青年大学生成长需求,开展调查研究,设计出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社团活动,探索建立相关机制,把服务融入日常是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长期坚持且持续开展的核心工作。(杨经纬)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四川师范大学创新社团协同育人工作模式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8/31/10/ZGJYB20230831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