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训,在教学模式、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实践,于2005年建成全省本科高校首个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站,先后获批福建省化学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省高校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清洁生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过10余年建设,以市场应用端为牵引,营造“企业出题、院系接题、师生解题”的科教氛围,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全过程科创平台与“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工程实践”全流程实验平台之间的双向链接“任督二脉”,探索实践出“三教协同、三重牵引、三维联通”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16项,获评首批福建省新工科共建共享实践平台。
三教协同,构建“城教共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依托校地联合办学机制,瞄准地方氟新材料特色产业,建成福建省首个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资源化工类专业本科教学联盟,牵头成立三明市氟化工产业协会,汇集产业研究院、产业协会、教学联盟等工学一体力量,共建氟新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基础实验—技能实训—创新集成”三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和深度递进。
一是教技协同,推进互联式教学。依托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在线教学平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开展课题分析、项目设计、迭代集成等实战训练,打造“企业化+多专业”的虚拟仿真混合课程群,激发多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的思维。
二是教研协同,推进自主性学习。依托省级应用型教学团队,将校企合作的省级科技进步奖等科研成果引入专业课程,小班案例式指导学生自主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操作先进测试加工仪器设备,推动“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三是教赛协同,推进模块化实训。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支持下,开展化工单元操作工、污水处理工和化学检测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模块化实训课程。瞄准岗位技术变革需求,常态化组织省级和全国性的“挑战杯”、化工设计、化工实验、节能减排等赛事。
三重牵引,构建“科教共创”的实验平台新生态
以新材料产业学院为抓手,创新“校地联盟、园校合作、院企融合”合作模式,打造“名师工作室→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的体系化教学基地,打造集场发射透射电镜表征实验室、企业化氟新材料中试基地为一体的工程教学共同体。
一是导师引路,做实“体验式”基础实验平台。以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技能大师为领军人物建设名师工作室,夯实“基础化学—过程原理—分析特色”分层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实验教学。
二是科技引领,做优“沉浸式”专业实训平台。采用应用数字化仿真、新材料先进制造、有限元分析和网络化控制等技术,将含氟膜分离、分子蒸馏、超临界多相萃取等新型分离反应技术应用到专业综合实训中,形成“技术引领、境景相映、项目贯通”的工学结合专业综合实训场景。
三是任务引航,做强“互动式”工程实践平台。研发“学生—企业”双选、“学校—企业”共管的专业实习与服务系统,依托校企合作横向项目,学生个性化选择实践专业岗位,由教师、工程师、实验师全方位指导开展探究式实训,实现与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的精准对接。
三维联通,构建“产教共生”的实验评建新机制
从“人才评价、师资引育、校企协同”等三个维度,引产业“活水”灌溉实验教学之田,推进“师生共管、校友共创、校企共建”全链式院系治理,构筑相互承接、梯次深化、多学科融合的实验室运营管理架构。
一是贯通评价,推进应用人才高质成长。采用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评价,即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用人单位等作为课堂评价主体,通过实验教学AI仿真与评价软件平台,实现考核多元化、交互信息化、反馈及时化。
二是融通思政,推进教师队伍高标建设。以国家党建样板支部引领,推进“行业专家讲授+校内教师指导+课外小组实践”思政培训,建立专业课程牵头人制度,建设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实验技师“三师”结合的教学团队(虚拟教研室),营造“专家进校园、大师进课堂、教师进车间”的育人氛围。
三是汇通产业,推进实验设施高效利用。基于“工程能力、系统思维、人文精神交叉融合”的大工程观,引入校企二元制合作办学模式,与三明市计量所共建福建省氟化工产业计量中心,开发实验室AI对话平台,构建基于风险防控的实验室安全监管机制,推进校内、省内、行业三级实验设备共享开放。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院长 李奇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