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为中国文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需求,以外语人才培养见长的外国语大学面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四川外国语大学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引,面向学科前沿、知识创新、科技变革、人文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制定了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构建了“一核八维”卓越涉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外语院校新文科教育新范式。
系统布局,构建新文科教育改革范式
学校精准把握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趋势,厘清新时代外国语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地位作用和结构类型,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文科为指引谋划新定位、探索新机制、打造新基建,构建了“1368”新文科教育改革范式,着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交流才能,会讲中国故事、讲懂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卓越涉外人才。
“1”是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代文科发展的总趋势,明确外国语大学发展的历史使命,从办学定位、模式创新和支撑条件三方面进行战略性转变,推进具有外国语大学特色的新文科建设。“3”是指3条发展新路径,即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交叉融合,构建新文科建设战略新生态;突破分科治学模式,创建新文科协同育人新机制;优化、重组、整合课程资源,构筑新文科教育改革新保障。“6”是指六大建设任务与举措,围绕价值引领、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培优、师资创先、质量提升等方面深入推进工作。“8”是指立足外国语大学办学定位,精准把握人才培养的国际性、交叉性和适应性,构建“一核八维”的卓越涉外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一核”是指以“卓越涉外人才”培养为核心;“八维”是指培养语言文化人才、语言服务人才、国际组织人才、涉外商务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国别区域人才、国际教育人才等8个维度。
以人为本,提升新文科人才培养能力
通过价值引领,培养政治素养高的融通型新文科人才。作为首批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的3所院校之一,学校积极开展新文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实施过程中建成了一批特色课程,获批3个国家级、市级虚拟教研室,1支“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打造、教师能力提升和实践能力创新全过程,形成了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政育人新模式。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7项。
通过课程提质,构建新文科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学校持续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两性一度”为建设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技术赋能,重视文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国家级—市级—校级一体化课程建设机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学校以“新形态”“新理论”“新兴交叉”为理念,编写反映时代特色的教材,打造精品育人载体,编写“新文科”系列精品教材43部。
通过师德引领,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完善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实行3年师德师风培训全覆盖计划;结合新文科建设和发展需求,实施嘉陵引智计划、名师计划和教师梯队工程,改革基层教学组织形态,打造以“融通致新”为特色的跨学科、跨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将业界领军人才引入本科课堂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集聚培养了一批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行业人才等优秀教学人才。
优化布局,构建融通型学科专业生态
通过优存量统增量,构建专业协同格局。根据“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和重庆区位优势,学校有序增设关键语种专业,外语语种达到23个,重点建设金融科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新闻传播等与外语类专业优势互补的新专业。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专业入选重庆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围绕“一核八维”设立一批新文科交叉专业、微专业和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了“多语种+”国际组织、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涉外商务、区域国别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协同培养,构建融通型新文科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学校与西南政法大学建成“法语+法学”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以及“中澳商务英语”“中法物流管理”两个联合培养项目,推出了“商务英语+国际金融与贸易”双学士学位项目。成立重庆市首个新文科书院,重组教学组织模式,启动“中国故事数媒传播”等8个书院班。依托多语种语言优势,学校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科大讯飞、佳左传媒等政企资源,成立了国际影视产业学院(西部影视译制中心)。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主渠道,将“双创”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在“1368”改革范式下,学校推动了外语学科专业与非外语学科专业之间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共生发展,兼顾人才发展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卓越涉外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制度上突破创新,从行动上协同发展,从效果上推广示范。
(作者董洪川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严功军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玉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