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王思明。资料图片 |
历史记录
在陕北,距延安市160公里、延长县80多公里的黄土高原腹地有个下西渠村。这里山大沟深,峁梁纵横,交通不便,贫穷落后,就在这个“十里同村,隔山为邻”,在这个靠毛驴出进的深山里,优秀共产党员、小学教师王思明,默默地耕耘着。
——1994年9月21日《为了黄土地的明天——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山村教师王思明》,作者:本报记者 翟博
记者亲历
1991年初,我接到报社一项任务,去延安采访。那时春节刚过,陕北的天气非常冷,我与报社摄影部的两位同志,清晨出发,坐了一天的长途汽车,夜幕降临时分,赶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当晚,我们连夜听取了延安地区教育局局长武耀东对全区教育情况的介绍。了解到延长县下西渠小学教师王思明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改变学校面貌的事迹后,我非常激动,意识到这是个大典型,一股非去不可的激情油然而生。
于是,我向延安地区教育局要来一辆吉普车,第二天一大早就向延长奔去,独自一人去了下西渠小学。汽车在黄土高原的梁峁上穿越了一整天,在暮霭笼罩大地的时候,我终于在黄土地深处找到了这所学校。一个山村教师为了黄土地上的孩子都能够上学,三迁校址,四修校舍,默默地在这山沟沟里奋斗了20多个春秋,太令人感动了。那个寒夜,我与王思明老师围坐在火炉边,一直长谈到鸡鸣时分。
那时陕北刚刚下过大雪,道路上到处有冰凌,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白天赶路,晚上采访。第二天,当我从下西渠赶到延长县,再从延长县出发赶往延安时天已经黑了,当时又下起大雪,县教育局的同志都劝我明日再走,但我想到明天一早在延安已约好了采访,坚持在雪花飘飞中上了路。雪越下越大,道路已有点看不清,而那山路一边靠大山,另一边则是黑洞洞的深渊。司机有点担心,想返回县城。看着车前远光灯下飞卷狂舞的大雪,我心里也捏着一把冷汗。可是,一想到如果不趁着山路还未结冰走出去,明天道路结了冰,自己也许会被大雪“封”在延长县好多天,约好的采访怎么办?我坚持继续赶路。也许是老天作美,汽车跑了几十公里山路后,终于走出大山,雪渐渐小了。就这样,80公里的路我们走了6个多小时,赶到延安时已是夜里12点多了。
后来,我又两次到下西渠小学追踪采访王思明,采写的长篇通讯《为了黄土地的明天》在1994年9月21日本报刊发后,在全国产生反响。1994年,王思明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当年教师节,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李岚清接见王思明,并与他亲切座谈。王思明还成为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先进模范人物之一,并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至今,我都忘不了在陕北采访王思明时,于风雪交加的夜晚在黄土高原“雪拥道路车难前”的情景。每每回忆起这次采访,我都激情澎湃,精神焕发,豪情满怀!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党委书记、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