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中国教育报创刊40周年特刊·特13
2023年07月07日 星期五
采访十九大见证新时代
蔡继乐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历史记录

    2017年10月18日,一个注定将载入中国历史的日子。早上8点不到,细雨中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已经聚集数百位中外记者。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2300多名代表,带着全国8000多万名党员的嘱托,陆续步入人民大会堂。

    ——2017年10月19日《开启新征程 领航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开幕侧记》,作者:本报记者 蔡继乐

    见证者说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如今,离党的十九大召开已经5年多了,回忆当时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大会报告的一幕幕场景,至今依然十分清晰!

    那次采访经历中让我最难忘的是党的十九大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正是在此次大会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党的十九大闭幕式当天,我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听到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写入党章。当时的我心潮澎湃!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最深的记忆,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期间,我采访过的几乎所有代表都会提到这个新矛盾。

    那次党代会一周的上会采访,另一个十分强烈的感受是,我们的国家正走在通向强盛的正确道路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回顾了过去5年工作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让人非常振奋。我记得在采访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十九大代表杨德森院士时,他向我讲述了他的团队从事的水下声波探测研究,已经在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说:“以前我到国外考察时,人家处处防着我们,不让我们接近核心技术,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科研人员,主动要求到学校来考察、交流。”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特别辛苦,像打仗一样!因为我是中国教育报唯一有采访证的上会记者,可以到各代表团驻地采访。因此,为了完成好大会报道任务,会前教育报编委会精心策划,组成了由我负责,柴葳、焦以璇、董鲁皖龙组成的前方报道组,以及由柯进负责,赵秀红、刘博智、王家源和记者站组成的后方报道组。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个小小的上会报道组,在一周多的会期内先后采写了两位部长专访、大会特稿、大会聚焦、代表专访等千字以上的重点栏目稿件25篇,以及代表声音、代表风采、代表反响等10多篇稿件,总字数达7万多字。

    如今,离党的二十大召开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早已实现,我们的国家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仍然奋战在采编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我依然饱含热情,努力为教育新闻宣传事业增砖添瓦!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