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日有所诵》
传承优秀教育传统 用诵读引领儿童成长
张云霞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今年3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其中专门部署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要求“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月13日,“典耀中华”阅读大会暨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启动仪式在浙江省金华市举办。大赛通过诵读、讲解、书写、篆刻等语言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展现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华经典的传承与创新。“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日有所诵》总策划和主编徐冬梅受邀出席了“典耀中华”阅读大会的启动仪式,并参与“书香校园与青少年阅读”专题讨论。 

    20年来,“亲近母语”一直致力于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书香校园”课程体系构建中,以《日有所诵》为依托的系统的儿童诵读课程作为重要内容,在全国数千所学校落地,无数孩子在教师和家长的陪伴下“日有所诵”,伴随着诗歌走进每个清晨,走进新的一天。

    汉语具有独特的绵延性和韵律感,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诵读被视为“童子功”,是语言积累和思想启蒙的基础。关于诵读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数千年的周代,那时便留下了关于以诗歌教化贵族子弟的“诵”“歌”“咏”等方式的文字记载。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可以找寻到诵读的踪影,比如汉代郑玄的《周礼注》中就提到:“以声节之曰诵。”“诵”要“以声节之”,要有节拍。诵读要有节奏和声调。汉语之美,美在韵律,声调的抑扬顿挫赋予汉语优美的旋律。借由声音更能体会汉语音韵之美,因此,诵读天然地成为汉语学习的重要方式。

    古人讲求节奏和韵律的诵读方法在今天依然得到广泛认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了“诵读”在语文核心素养构建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并对“诵读”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学段要求。

    《日有所诵》总策划和主编徐冬梅认为,诗教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诵读也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对孩子来说,诵读既是一种阅读形式,又是一种阅读能力。在诵读中,孩子调动眼耳口心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诵读不仅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必经阶段,而且可以帮助儿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力,自然而然地识字,培养他们的专注力,滋养他们的心性和情感。2007年,徐冬梅带领“亲近母语”团队经过10余年研究,打造了经典诗教诵本《日有所诵》,提出了“儿童诗教”理念,打造了系统的儿童诵读课程。10余年来,《日有所诵》口耳相传,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家长和孩子的认可;曾被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评为“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多次被国内主流媒体报道。

    作为一套儿童诗歌分级诵本,《日有所诵》兼具儿童性、经典性、教育性,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精选了960篇符合儿童心性的、有节奏、有意蕴的经典诗性文本。文本体裁丰富多样,有童谣、童诗、现代诗、散文诗、古典诗文等。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语言发展特点,并结合其阅读能力有序安排诵读内容,缓坡而上,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诗性和定力,同时涵养精神气质,浸润心灵,生成生命的节律,以及形成对中华文化精神的认同。

    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家庭,15年来,无数教师使用《日有所诵》开展班级诵读,无数家庭以此开展亲子共读。他们切实感受到了诵读对孩子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也感受到了诵读对孩子精神成长的助益——数千万孩子通过《日有所诵》体会诗歌的力量、母语的温暖,在充满智慧的经典文本浸润中诗意地生长,打好受益一生的精神底色。《日有所诵》所做的,就是让孩子爱上诵读,日不间断,水滴石穿,从而打下扎实的中国根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张云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日有所诵》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6/21/11/ZGJYB20230621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