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科院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企业导师现场教学 |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与华为强强联合,共建鲲鹏数字产业学院。校企双方汇集技术、设备、人力、文化等优势资源,以“全面合作、联合创新、协同育人”为“行军图”,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实训等,面向产业生态培养数字创新人才。
近年来,广科院立足“湾区基色、创新本色、数字底色、科技特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技术革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学校与名企合作,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培育教学与科研创新团队,推动产教科深度融合,奋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学校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创新,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为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校企合力将产业学院打造成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
作为全球通用打印耗材行业知名企业,广东珠海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思达”)曾因缺乏专业人才,难以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广科院商学院选派12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帮助纳思达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其中8名学生成为纳思达跨境电商部门的班底。近年来,广科院商学院每年为纳思达输送20多名电商人才。目前,纳思达跨境电商销售额已达每月8000万美元。
广科院精准对接珠海重点产业的电商发展需求,联合企业成立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从2020年成立至今,产业学院携手粤澳两地多家知名企业,开设“广科—纳思达跨境电商订单班”等11个跨境电商订单班。
“成立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建设产业学院不能一蹴而就,校企双方要相向而行,摸清彼此的核心需求。如果双方没有深入了解,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久。”广科院副校长朱小平介绍说,学校基于产业升级所变、企业人才所急、学校专业所优、学生发展所需,在长期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厚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更加精准深入、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产业学院要扎根于产业沃土。广科院根据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珠海市“4+3”产业体系发展规划,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总基调,以互惠双赢为价值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合作保障,以华为、金山、三一海工等重点龙头企业为引擎,校企共建华为鲲鹏数字产业学院等21个特色产业学院。特色产业学院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校企师资共培、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课程共创、责任共担、资源共享。
“学校联合华为、金山、中软国际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高水平专业群,夯实校企深度合作基础。”广科院校长张力介绍说,学校将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群发展需求作为办学“罗盘”,深化专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办新专业、升级旧专业,打造适应、支撑乃至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新生态。“十三五”期间,广科院共新设鲲鹏云应用开发等13个专业(方向),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全部匹配。学校现已获批1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5个校级特色专业群。
产科教深度融合锻造“大国工匠”
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是广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地,广科院华为鲲鹏数字产业学院和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作出的贡献荣登榜单。这背后是学校依托国家首批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改革的成效。
高职院校如何精准发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广科院多个产业学院的成功经验是,厚基础、强能力、重实战。学校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工艺等,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学校多个产业学院以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中心,大一引导学生学好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夯实基础。大二结合企业需求,按岗位课程包模块重新组班分流,引导学生完成岗位核心技能学习,强化能力。大三依据企业真实项目的岗位需求,实施真实任务项目的实战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力促学习和就业无缝对接。
时代和企业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广科院机器人学院与三一海工共建的广科三一海工学院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组建混编师资,开设项目化课程。学校博士创新团队与企业工程师团队联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技术攻关项目,助力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海工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机器换人”。学生在参与项目研发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融合,在多个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0余项。
“近年来,学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强化产科教融合,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张力介绍说,学校产业学院依托合作企业真实生产线等环境,校企“双师”开展浸润式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现实生产中发现、解决问题,与时俱进地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广科院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双管齐下。近年来,学校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高质量培训,努力为当地产业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学校联合广东省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江门高新区产业学院。江门高新区产业学院与辖区德昌电机(江门)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学徒制、订单式、产学研等形式,共同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
2019—2022年,广科院引导产业学院通过举办项目班、订单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16302名急需人才。学校产业学院毕业生工作适应度、胜任度均超过98%,很多毕业生因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上岗就上手,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
校企同创打造产业转型发展“广科引擎”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是“中国海鲈之乡”,由于海鲈在年底集中上市,出现销售不畅等问题;而生鲜品电商线上交易,物流成本过高。在广科院等助力下,白蕉镇打造海鲈预制菜,越来越多的白蕉海鲈通过电商渠道“游”向全国。学校还谋划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所急,发展所需,就是广科院所向所为。学校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生态,用真成果破解产业发展真问题,用真贡献服务城市发展真需求,为‘一带一路’‘数字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等贡献教育力量。”广科院党委书记黄仕初强调,学校立足科技特色,发挥根植地方、亲近产业的优势,推动产业学院善作善为。在产业学院“先锋军”的示范引领下,学校各专业在科研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积极作为。
广科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计算机学院王波博士团队联合珠海市新德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一款辅助诊断虚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将用于地市级医疗机构,助力医生提高诊断精度和治疗效果。
广科院现有140余名博士,学校用好用活博士服务团队这支“尖兵”,引导其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好效益”。学校设立博士团队创新基金项目,每个项目资助20万元,鼓励博士团队与广州市、珠海市的经济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广科院还依托国家、省、校三级高水平专业群优势资源,校企协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学校通过政校行企合作,共同打造多层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应用型科研项目的培育工作。
“双高计划”建设以来(2019—2022),学校已建有14个省级科研平台、23个技术创新中心、5个区域高端智库和5个研究院,为54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解决36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5.17亿元。
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赋能添智
2012年,澳门青年丁立强到珠海创办了澳门全朋友有限公司。当时澳门全朋友想发展跨境电商,但缺乏跨境电商人才,广科院送上“及时雨”,通过订单班等助力澳门全朋友做大做强。现在澳门全朋友年营业额达1.8亿元,与广科院共长共荣。
澳门很多公司是全球知名品牌的代理商。广科院携手澳门全朋友等企业,联合成立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对接珠澳跨境电商产业链,开设“独立站”“亚马逊”等特色订单班,持续为珠澳两地培养跨境电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地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应努力做好服务澳门文章。”黄仕初说,学校发挥毗邻港澳等区位优势,联合澳门工商联合会、企业,共建粤澳产业学院、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1+1>2”的双赢之花,正在广科院多个产业学院盛放。作为广科院柔性引进人才、校级高层次兼职教师,丁立强博士担任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执行院长,他带着师生共同孵化澳门企业跨境电商项目,联合相关行政部门出台相应技术规范,破解跨境电商“三单对碰”技术难题。
全球约有2.6亿人在使用葡萄牙语,国内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对精通葡萄牙语经贸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大,每年人才需求达到了上万人。而在广东省,仅有3所高校开设葡萄牙语专业,每年输送毕业生不足百人。为增强服务能力,广科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增设应用外语(葡萄牙语)专业,现有118名在校生,全部注册入驻澳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及人才信息网”的中葡双语人才信息库。应用外国语学院现已与澳门至善等澳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3名葡语专业教师受聘为澳门企业顾问等。
唯有改革者、创新者、奋进者,方能成为探路者、奉献者、示范者。广科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教兴产、以产强教,构筑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生态,在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中踔厉奋进。
(刘湘兰 余爱民 罗闻泉 曾文权 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