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
百色学院
推进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
吕洁 黄兴忠

    红色文化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百色学院扎根百色革命老区办学育人,充分挖掘百色地区“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的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利用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助的平台,用好百色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增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健全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建立红色育人体制机制

    学院健全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建立红色育人体制机制,激发“三全育人”活力,保障红色文化融入学校“三全育人”体系。“三全育人”是一项长久系统的工程,学院要把红色文化充分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必须高位筹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将红色文化纳入学院建设总体规划,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让红色文化成为学院宝贵、丰厚的教育资源;健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学工、宣传、组织、团委、教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红色教育工作机制,将红色文化融入各部门工作中,构筑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形成红色文化育人合力,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精神支撑。全体教职工的全员化参与、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打破本位主义,完善育人队伍协同机制和课程育人协同机制,形成多方育人合力,引领全校师生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促使师生熟悉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产生心理共鸣。

    创建红色网络文化育人新平台,构建网络红色育人新范式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层出不穷。青年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活跃的群体,高校要转变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让新媒体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和阵地,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话语权。学院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红色育人师资队伍,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利用“互联网+”载体,进行数字化创意的展示和传播,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推进图书馆、展馆等通过VR、AR等先进技术与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七军军部旧址等红色资源全面融合,增强交互参与感与沉浸式视听效果,让青年学生能多维度、全景立体式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学院通过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抢占网络自媒体传播阵地,让青年学生通过网络直观体验红色文化,激发感官,启迪创新思维,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网络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百色红色故事。

    创建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新载体,打造红色实践育人新模式

    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将其从大众化“知”的层次上升到社会化“行”的深度,切实融入青年学生生活,实现红色文化生活化、社会化。学院注意把红色文化与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红色文化从抽象理论回到现实世界,用青年学生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播红色文化,不断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生活化。学院设计符合青年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引导其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善用仪式活动践行红色精神,利用重要节点,如在英雄烈士纪念日组织青年开展缅怀悼念活动,让青年学生深刻体悟英模精神,形成尊崇英雄、争做英雄的理念意识,自觉将英雄模范精神融入个人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学院通过与边境地区地方党委政府部门、驻边部队合作,创建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新载体,组织开展学生“走进边境哨所,走近劳模,体验巡边”主题实践活动,参观边境地区烈士陵园、哨所等,使其置身于相应的环境和氛围中,让戍边精神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肩负起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吕洁 黄兴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