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红色传承添底蕴 “五育融合”赋新能
——淄博中学在守正创新中奋进
宋汝智 马雪花 陈丹丹
“青春不散场 逐梦在远方”毕业典礼

    为了更好地满足淄博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10年,淄博中学依偎花山北麓,应运而生。十余年来,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守正创新,突出红色文化传承、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悉心构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逐渐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特色发展之路,成长为一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品牌示范高中。

    红色传承,落实立德树人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青树翠蔓的校园中,传出一声声饱含爱国深情的吟诵。这是淄博中学的学生正围绕“红动齐鲁·我心向党”这一主题,演绎烈士刘伯坚从容就义的红色革命故事。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是淄博中学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经过广泛研讨,学校认为关键是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这就需要红色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所以,建校以来,淄博中学一直十分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实践,充分发挥其政治导向、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功能,为学生成长打好底色。

    打造“沉浸式”思政课,播撒红色种子。一方面,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学科融合,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思政课,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探究、情景演绎等形式,感悟一段段红色素材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另一方面,以理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研学基地、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开展志愿宣讲,把红色历史遗存变成“课堂”,让革命英雄变成“老师”,打造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一幅幅载满红色印迹的老照片,一件件写满红色故事的老物件,深深触动着每一名青年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深刻认识。“每次体验红色讲解员的工作,我都会做足准备。在用心备课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那闪耀着夺目光辉的红色精神照耀着我,带给我奋进的力量。”高一(18)班学生郭思齐在体验红色讲解员工作时说。

    开展“十个一”活动,厚植红色基因。淄博中学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一项项多彩的活动中,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文化教育“活起来”。“党的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初选、复选和决赛,累计1100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成功挖掘出《特制布鞋》《献盐师长》《八角楼》等经典红色故事120余个。讲好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也成为淄博中学“十个一”活动育人机制的主旋律。每日演唱一首红色歌曲,致敬峥嵘岁月;每周举行一次“党的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厚植红色基因;每月开展一次“信仰”主题党课,筑牢信念根基;每学期举办一次“红歌颂祖国”传唱大赛,凝聚奋进力量……“十个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画、唱、动”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切实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补足精神之钙。

    完善课程,强化“五育融合”

    课程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学校不仅坚持德育为先,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还以学生成长为导向,构建了“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首先,聚焦道德品质培养,构建“诚毅明德”课程。学校从学生成长出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为重点,开发了理想信念教育、意志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文化传承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等十大模块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体验中强化责任担当,“自信、自主、自强”成长。

    其次,聚焦思维品质培养,构建“博学启智”课程。学校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重点,基于学情重点研究“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指导体系下的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开发了齐鲁文化研究、历史事件人物研究、科学方法论、科学发现过程剖析、学科拓展专题等一系列课程,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加大校本课程的建设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聚焦综合素质提升,构建“勤美育人”课程。学校以开发学生艺体专业潜能为重点,开发了一系列特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如武术、足球、篮球、民乐演奏、钢琴选修、戏剧创作与表演、压花、编织、厨艺等,切实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学校“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中,特色尤其鲜明的是立足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强”品质而精心打造的文化育人视域下的“1+1+N”特色课程群。前一个“1”指基于外语的“文化融通”语言课程,依托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后一个“1”指基于语文的“润心铸魂”语言课程,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传承课程板块,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N”指基于生物的“生命成长”课程,依托“认识生命过程”等相关课程板块,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近年来,学校还秉承“五育融合,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理念,开发了一系列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该系列课程主要围绕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注重通过劳动制作、观察实验、探究设计、想象创造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行合一中全面成长。例如,组织学生走进附近的花山,开展多向度的环境调查;带领学生探究“鲁滨逊荒岛如何求生”等。

    文化育人出成绩,特色课程结硕果。学校的研究成果《文化育人视域下普通高中外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获淄博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文化育人视域下普通高中语言特色课程》获淄博市第八届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教学成果类一等奖。

    深耕课堂,转变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学校围绕新课程标准,持续推进“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的课堂教学转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智能化生本课堂,让教学更智慧、更高效。

    打造生本范式,促进教学结合。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淄博中学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化模式,而是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构建教学环节完善、重视思维习惯培养、强化目标达成的智能化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的教学,更注重智慧的传递与生产,要求教学目标服从于学习目标,教学进度服从于学习进度,教师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聚焦教学效率,再造教学流程。学校在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的前提下,大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理念,抓住学科核心大概念,完善“备—教—批—辅—考”各个环节,强化单元备课和单元教学,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看上去教师教得少了,但其实学生收获更多了,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强化学情研究,落实“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淄博中学始终不渝的追求,而落实的关键就是充分了解学情、立足学情,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教学起点,以学生的薄弱短板为教学重点。对此,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用好谈心谈话、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检测等传统方法,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学系统,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精准画像”,“双管齐下”,切实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实现了“以学定教”。

    完善队伍,夯实育人根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淄博中学始终认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教师发展上持续发力,亮点频出。

    淄博中学是一所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学校,教师普遍年轻且学历高,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达到96%,但缺乏实践经验。如何充分发挥这支研究生教师团队的育人潜能,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能手呢?经过充分调研和校委会反复研究,学校认为关键在于成立专业成长共同体。

    近年来,学校依托“课题引领”“课堂打造”“课程开发”“信息化融合”四大平台,持续完善“四维度研究共同体”建设,有效助推教师快速成长。“课题引领”团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发挥正高级教师指导及自身研究专长,立项或结题多项市级、省级课题;“课堂打造”团队聚焦课堂,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及不同类型的课例与作例,有效提升智能化生本课堂效益;“课程开发”团队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理念,根据学生成长需求编写并出版校本教材《淄博中学学科自主学习导航》,投入使用后效果好;“信息化融合”研究团队多方调研,制定《淄博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事关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全局。学校除了以共同体建设驱动教师成长,还注重以制度建设为教师发展“保驾护航”。学校于2022年制定并通过了《淄博中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竞聘实施方案》,激励教师通过专业发展竞聘更高职级。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活”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动力,带来了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的双赢。如今,这支高学历研究生教师团队,已经蜕变为一支拼搏进取、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正高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市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已超百人,成为支撑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如今,淄博中学的育人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淄博市首批特色高中、淄博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等一系列荣誉。发展是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未来,淄博中学将继续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书写“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新篇章。

    (宋汝智 马雪花 陈丹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